首页 > 人民生活

从吃饱到吃好 唇齿舌尖品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19-09-18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都市民从吃饱到吃得健康,从粗茶淡饭到佳肴美馔,每一代人都有记忆中的味道,这味道折射的不仅是他们独特的人生印迹,更是全体人民日新月异、见诸舌尖的幸福生活。

 

  吃得饱,居民食品消费增“量”减“重”

 

  70年来,北京市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总量不断增加,支出比重逐渐减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由1955年118元增加至2018年8577元,恩格尔系数由57.6%下降至20.0%,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由1956年58元增加至2018年4802元,恩格尔系数由38.4%下降至23.8%,居民生活需求拾级而上,家庭生活水平连年提高。

 

  市场供给突飞猛进,食品支出总量增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副食产品逐渐丰富,1992年全市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1978年翻两番,吃类商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近200亿元;1992年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3%,食品市场供给主体愈发多元,供给品种渐趋多样,食品消费释放出更大潜力。2012年全市吃类商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31亿元,比1993年增长6倍有余,居民人均食品消费6574元,年均增长9.4%;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2013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2016年突破5万元,2018年突破6万元。居民食品消费量、消费额均明显提高,升级进程不断加快。2018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比1955年增长72倍,全市吃类商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2500亿元。

 

  需求层次逐级而上,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与1956年相比,2018年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中用于食品烟酒、衣着和居住的生存型消费占比分别下降19.3个和18.1个百分点,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享受型消费比重明显提高。

 

  1978年前,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始终在55.0%以上,食品消费占据居民家庭消费“半壁江山”。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惠及,恩格尔系数由1984年的56.8%降至1999年的39.3%,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近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力,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18年全市及城乡恩格尔系数均维持在20%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

 

图1 1955-2018年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

 

                                    单位:元、%

 

  

  吃得好,居民食品消费不断升级

 

  70年来,品类繁多、健康营养的美味佳肴,风格独特、品质保障的饮食服务,简约适度、方便快捷的采购渠道,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北京市居民食品消费的发展成果。

 

  膳食结构发生巨变,健康营养成时尚。主食让位副食,1956年北京市农村居民主副食的消费比为2.2:1[1],1984年该比值跨越1:1的临界值,转变为0.9:1, 2013年以后降至0.3:1以下,全体居民主副食消费比则维持在0.2:1以下。2013-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副食消费量由174公斤增至278公斤,年均提高21公斤,人均副食消费支出提高324元[2],副食逐渐走上百姓餐桌,打破“主食称霸”的传统局面;肉蛋奶鲜搭建副食消费结构,2018年肉蛋奶鲜消费支出占食品烟酒支出比重高于粮食支出14.0个百分点。居民的菜篮子从白菜、萝卜和土豆到形色各异的时令蔬果。2000年以来北京市城镇居民蔬果类支出年均增长7.1%,占食品支出的比重提高15.1个百分点,2018年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中蔬菜水果的支出已接近3成。

 

  在外餐饮中西合璧,饮食服务与时偕行。餐饮行业再创新高,2018年北京市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40.8亿元,是1998年的1.6倍。2017年北京市餐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达1102亿元,其中,2017年北京市外商投资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21.3%。饮食服务提质增效,2017年北京市便利店数量约1200家,咖啡厅2000余家。外卖成长为首都餐饮服务行业发展的最大亮点,交易市场总额达3600亿元,极大满足市民的个性化、便利化需求。2013-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饮食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速6.2%,占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

 

  采购渠道便捷多元,网购新零售势头高涨。2018年线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速排名第二,仅次于化妆品,同比增长33.8%[3];以“商品+服务”为核心理念,以“零售+体验”为突出特色的新兴零售业正努力实现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吃得好”实现更深层次、更具体验感的全方位升级。

 

  吃得放心,食品安全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舌尖上的安全是人民美好生活最优先最基础的保障, 70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高标准严监管,食品安全显著改善。北京市搭建了符合本地实际、适应管理需要的食品安全监管框架,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环节。2017-2018年,北京市日常监督检查食品药品单位记录1.5万条,出台、修订多项食品安全领域法规,严控食品安全。

 

  多重要素保驾护航,消费信心不断提升。1956年至今,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0元增加到67990元,年均增长9.7%,为居民消费信心提供强劲支撑。近年来北京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评价逐年提高。2017年北京市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较2015年提升8.0个百分点,为居民消费信心筑牢心理根基。北京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由2009年的109.8提高到2018年的113.3,直接反映出居民消费信心的提振成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市居民饮食从消费不足到温饱、小康再到转型升级,食品消费支出一路攀升,膳食结构持续优化。从吃饱到吃好,首都人民在舌尖上感受着社会生活变迁,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中走进新时代、踏入新征程。

    

  [1] 数据来源:《北京五十年》。

 

  [2] 注:数据来源于北京市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2013-2014年相关数据已调整为新口径。

 

  [3]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

相关附件:
主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  邮编:101118
010-55533518(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27
承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发展促进中心
统一对外咨询电话:010-55535000(北京市统计局)
010-55533990(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
京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7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