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规划信息

2021年北京市政府统计工作报告

字号:      分享:
日期:2021-02-23 17:25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开局谋新篇  实干启新程

全力推进符合首都特点的统计现代化改革
——2021年北京市政府统计工作报告


  今天我们召开2021年北京市政府统计系统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市委全会以及市两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十三五”时期北京统计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十四五”时期及2021年重点任务。下面,我代表北京市统计局党组讲四点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北京统计改革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北京统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统计局领导下,全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在新时代坐标中紧抓机遇,坚定不移在各种风险挑战中厚积薄发,“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统计改革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牢牢把握首都定位,统计领域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全系统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首都发展深刻转型,持续强化“两个中心”职能定位,统计监测分析领域不断拓展。


  经济统计效能加速彰显。深刻认识“都”与“城”,研究建立了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建设等统计监测体系,系统跟踪评估建设成效,有力服务首都功能优化提升。城市空间新格局、高端产业功能区统计监测有序开展,连续3年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共同组织城市体检。准确把握“疏解”与“提升”,建立人口动态监测评价、“调整疏解”与“稳增长”平衡关系监测指标体系,京津冀协同发展监测领域持续拓展,数据交换平台提质升级,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成为反映协同发展的重要综合指标。客观反映“质量”与“效益”,运用高质量发展指数、“高精尖”企业指数,农业、制造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综合反映全市发展。会同市商务局持续开展各区营商环境评价。


  社会民生统计不断丰富。相继构建绿色发展、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统计指标体系,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及生态服务价值分区测算,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统计监测任务。建立健全北京城乡融合发展监测指标体系,持续监测北京都市型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市低收入农户统计监测助力“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北京市社会发展与建设综合评价、“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统计监测顺利推进,成为全市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有力抓手和重要依据。


  (二)大力弘扬首创精神,统计改革积蓄新优势


  五年来,全系统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统计改革的“北京样板”,首都统计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高位推进制度方法改革。率先以市政府和国家统计局战略合作协议形式,实现重大统计改革在北京落地见效。国家三大核算改革不断深化,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统一核算,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顺利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范围覆盖全市。新经济统计监测全面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总消费等统计制度相继确立,新型金融业、民营经济、知识产权产品投资统计积累成功经验。统计制度实现瘦身健体,大力优化指标和报表设计,精简过时、低效、重复指标,增加反映北京功能定位、服务经济社会管理需要指标,建立起具有首都特点、精简高效、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健全统计分类标准,制定文化创意、设计、公共服务业等产业分类,完善现代服务业、会展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围绕城市治理和民生诉求,开展了800余项专项调查,有效辅助科学决策。以统计信息化三期建设为契机,核心业务系统更加安全高效。开创性利用大数据开展人口统计监测,消费、投资、能源、“三城一区”等统计领域大数据应用深入拓展,互联网经济统计方法在全国推广应用,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投资项目监测上取得良好实效,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提升。


  有序调整管理体制机制。市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研究建立起“统筹协调、信息共享、共同发展”的协同机制。推动出台《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稳慎推进统计所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北京市街道、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夯实街道、乡镇统计工作职责。各区局队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主动作为,实现了人员、编制、工作的平稳过渡。科学调整内设机构,着力加强京津冀、科技、社会与文化领域统计工作。


  (三)更加注重精准有效,统计服务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全系统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实效,统计产品影响力大大提高,统计工作不断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预警预判能力显著提升。持续优化经济增长目标工作体系,准确把握全市宏观调控政策,分析主要行业、领域走势。注重宏观数据与微观情况相结合,密切跟踪监测经济社会运行新特点新形势新变化,切实发挥了准确研判、前瞻预判、防范风险、稳定预期的作用。


  统计分析研究影响扩大。全系统共撰写统计分析报告1.7万余篇,获得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领导批示近1400次,批示数量逐年增加,影响力逐年扩大。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统计学术交流,成功举办两届北京市统计科学讨论会,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多项课题荣获奖励。


  统计宣传格局实现重塑。初步建立起以官网、官微、新闻发布会、数说北京、专业报刊为载体,以统计系统网络宣传队伍、专家学者、主流媒体为依托,以统计开放日、统计资料、可视化宣传产品为呈现的大宣传格局。五来年,相继开通微信、抖音、学习强国等官方公众号,市局组织参与新闻发布会38场,成功举办5次统计开放日活动,接待咨询1万余人次,各类媒体累计播发信息5300余条,网络转载23.1万余次,顺利出版二轮《统计志》,有效提升了北京统计的影响力。


  (四)始终坚持首善标准,大型调查取得新成效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举全市之力高质量完成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坚持政府主导、统计牵头,有效整合多方力量与资源,整体推进普查实施。坚持满足国家要求、体现北京特点,研究制定切实反映首都发展实际的实施方案。坚持广泛动员、深度宣传,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社会动员和普查宣传,普查知晓率达到90%以上。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农普地理信息系统、经普数据审核服务系统和普查资料开发系统。资料开发与课题研究有效服务科学决策及规划编制。北京普查数据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得到了国务院普查办及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五年间还相继完成了投入产出调查、人口抽样调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深入践行法治思想,依法治统谱写新篇章


  五年来,全系统坚持依法统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统计改革文件精神,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数据质量稳定向好。


  全力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中央《意见》《办法》《规定》精神,推动全市出台《关于全面深化统计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的实施意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改革部署。充分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研究建立统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协同机制。


  织密防惩统计造假体系。《北京市统计条例》修订实施,《北京市统计机构负责人和统计人员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制度相继出台,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系统始终保持统计执法高压态势,累计对全市2.8万余家单位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和督导,统计调查对象法治意识显著增强。


  强化数据质量控制管理。制定数据质量全过程管理办法、数据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办法等多项制度,实现统计数据生产全流程严格把控。率先出台《北京市统计资料发布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北京市区域统计数据核定暂行办法》。健全统计巡查和综合考评制度,面向全市各区局队组织23次巡查,并对24个部门开展巡查指导。北京数据质量常年保持全国领先,维护了“数据净土”。


  营造统计法治良好氛围。持续推进市、区两级“统计法进党校”。加强法治宣传,创新普法形式,提升普法效能。执法力量发展壮大,全市统计执法骨干人才库为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提供了充分的人员保障,巩固了不敢、不能、不想假的良好统计生态。


  (六)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干部队伍焕发新面貌


  五年来,全系统严格落实“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统计文化为根基,以人才队伍为第一资源,为北京统计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证。


  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以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积极构建“一支部一品牌”,锻造过硬基层党组织。着力加强统计文化建设,坚持举办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节,活跃党团工群工作,统计核心价值观不断彰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大力推动为基层减负,累计减少地方指标近700个。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落实干部选任和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大批优秀同志走上领导岗位。通过干部轮岗、援疆援藏、选派第一村支书、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等方式,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干部,人才队伍得到锤炼,能力水平持续提升。


  同志们,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统一指挥部署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市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实现经济正增长,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


  我们坚持生命至上、众志成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应对预案,严格干部管理,防范各类风险,实现了疫情“零感染”。全系统干部职工冲锋在前,市区两级党员干部全力参与防控值守,各级干部职工主动对接、下沉一线,筑牢基层防控一线堡垒,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经锤炼、受考验、显担当,彰显了新时代统计力量。


  我们坚持咬定目标、不懈奋斗,经济运行监测科学高效。迅速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有实效的统计调查机制。创新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有序开展31轮生产经营及民情民意调查。积极参与全市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及财源建设专班。着力加强经济运行预警预判,围绕“六稳”“六保”大力开展就业、投资、消费、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统计监测与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坚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服务首都发展大局成绩显著。与市发展改革委共同构建北京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作为引导各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指挥棒。研究形成反映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五新”统计工作方案,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正式试行。“七有”“五性”监测评价工作成为区委书记月度点评会重要依据。围绕数字经济、生态服务价值、人均GDP国际比较、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得到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认可。“十三五”时期北京发展回顾及“十四五”时期北京发展预测系列分析反响强烈,为全市评估“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及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创新开展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产业结构等领域国际国内比较分析。先后开展垃圾分类、物业服务管理等22项社情民意调查。2020年,市局共完成统计分析348篇,获领导批示115次,网络采用282次,报刊杂志采用56次,分析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发挥了“两个中心”职能作用。


  我们坚持全力以赴、勇于创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战告捷。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区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11.5万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顺利完成了普查机构组建、经费落实、方案制定、区划绘图、户口整顿、宣传动员、“两员”选聘培训、入户摸底各项准备工作,采用电子化采集方式完成了全面普查,圆满配合国家完成事后质量抽查,数据质量得到国家统计局充分认可。此外,正式发布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开发71项普查课题及29篇系列资料。


  我们坚持足履实地、强化督导,统计法治监督有力提升。全系统坚持诚恳接受督察、积极配合督察、服务保障督察,成立全市、市局及各延伸督察区三级服务保障机构,配合国家统计局2020年第10统计督察组在京高效顺利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对北京市、相关部门及区的统计督察工作。与纪检监察部门、审计机构制定出台加强协作配合工作办法,推动统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有机贯通。


  我们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高质量办理市委主要领导重要批示事项51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筑牢廉政建设思想防线。狠抓文化建设,市局荣获全国统计建模大赛一等奖,“我为统计献一策”“每周讲坛”成为激励干部职工成长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全系统在财务管理、安全保障、老干部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同志们,回顾“十三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作出200余次指示批示,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统计工作,确保了统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全市各级统计工作者在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深化改革发展中锤炼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凝聚起更为广泛的发展共识和发展信心,涌现出许多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展现了磅礴的榜样力量。在2020年国家统计局27项业务工作考核中,26项获得优秀良好等次。各区局队五年来也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在大型普查、改革创新、统计服务、基层基础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兴、海淀、石景山、怀柔、西城、昌平、门头沟、房山局队在历年综合考评中取得突出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及国家统计局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也是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开启“十四五”时期北京统计改革发展新征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的重要部署,为统计事业接续发展擘画了新蓝图、标定了新坐标。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从首都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出发,提出“推进符合首都特点的统计现代化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北京统计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全系统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谋划推动统计改革发展上来,全力开启“十四五”时期北京统计改革发展新征程。


  (一)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与“首都发展”,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要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明确“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在新发展阶段的奋斗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面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求和新时代首都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全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首都意识,坚持首善标准,自觉做到“以政治为大、以人民为大、以真实为大”。


  以政治为大。“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做好首都统计工作,必须时刻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上。要坚持以“政”领“统”,学会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统计工作,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在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实践中找准坐标、谋划发展,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要提高政治能力,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要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要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要敢担当、善作为、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部署不折不扣在北京统计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人民为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全部实践的价值意义就是“为民”二字,初心恒心皆是为民之心。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党的发展思想,也是党的执政理念,更是统计工作者必须贯彻执行的行政理念。以人民为大就是要将根本原则转化为必备情怀,在统计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全部过程体现人民立场,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改革方向对不对、改革措施准不准、改革成效好不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大就是要将执政理念转化为行动自觉,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划工作、推动落实。聚焦高质量就业、分配结构调整、公共服务均等化、“七有”“五性”等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着力开展统计监测分析与社情民意调查,全面反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关注发展规模和速度,更关注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既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涌流,更关注共同富裕的全面实现;既关注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更关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协同发展。


  以真实为大。中央出台《意见》《办法》《规定》,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意见》,目的就在于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杜绝因统计数据失真失实干扰误导决策。蔡奇同志对统计部门提出的“统计数据要实、统计数据要准、统计工作要创新、统计数据要用好”工作要求,核心要义就是统计数据质量要经得起千锤百炼和历史考验。全市各级统计工作者要带头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意识,秉持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优良作风,坚决杜绝数字腐败。


  (二)准确把握“时”与“势”,坚定北京统计改革发展信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一科学判断,为统计部门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大势提供了根本遵循。统计事业面临的环境、条件和任务正发生深刻改变,既孕育着新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一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所确立的宏伟目标为统计事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我们发展到哪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时代课题。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经济向着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发展;格局向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均衡发展,这些都需要更充分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决策、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新发展阶段下,首都雄厚的经济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劲的发展韧性,为统计彰显职能作用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统计部门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的时代。二是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政府统计赋予了更加重大的职责使命。当前,北京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符合首都特点的统计现代化改革”,是在新发展阶段对北京统计寄予的更大期望,确立的更高标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等一系列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实现从抽象到具体、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这些转变为北京统计提出了全新时代命题,开辟了全新发展思路,北京统计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三是厚积薄发的坚实基础为统计改革发展涵养了更加坚定的底气信心。多年来全系统紧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深挖自身思想束缚、利益藩篱,始终坚定改革信心、运用改革思维、做实改革举措、汇聚改革合力,在制度方法、生产方式、服务手段、体制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激流险滩,解决了不少长期存在、制约发展的难题。北京统计具备了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和基础,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与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国际国内形势;首都发展在结构调整、系统优化、质量提升方面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相互交织,使北京统计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发展任务更加紧迫艰巨。同时,北京统计自身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统计制度方法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的反映还不够全面及时、精准有效;统计监测分析的晴雨表、指示器和风向标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现代信息技术统计应用仍相对滞后;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还需进一步巩固提升;政府统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还有待加强;统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还存在短板等。北京统计改革发展已经到了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刻。


  全系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更要紧抓重要战略机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统计改革发展,坚定地以变革迎接挑战,以发展破解难题,实现北京统计事业新发展。


  (三)科学谋划“局”与“棋”,全力推进符合首都特点的统计现代化改革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和首都发展大局下,“十四五”时期是推进符合首都特点的统计现代化改革攻坚期,我们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更要在紧要处落好棋。为此,全系统要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全力服务“四个中心”建设;坚持以系统化、精准化、数字化、法治化、专业化为主线,继续强化“两个中心”职能定位,加快构建与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符合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统计保障。


  系统化——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继续深化部市合作,争取国家各项统计改革在北京先行先试;推动市统计局与北京调查总队工作业务融合、力量配合;积极推进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纵向协调联动、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横向协同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职责清晰、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同高效、共同发展的统计治理新格局。


  精准化——锚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立完善科学反映、客观评价、及时高效的统计制度方法与统计监测体系,探索统计部门服务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数字化——坚持“创新、融合、安全、高效”的原则,加快统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推进社会大数据与政府统计深度融合,着力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统计数据生产、推动统计改革创新的关键作用,实现统计内容扩展延伸、统计服务及时精准、统计生产优化高效、统计风险有效防范,形成数据应用新生态。


  法治化——坚定法治信仰,完善统计监督、优化统计执法、强化统计巡查,更好发挥法治对统计工作的引领、示范、保障作用。


  专业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动人才结构战略调整,丰富人才选配管用手段,着力培养领军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大力弘扬统计核心价值观,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专业化统计队伍。


  推进符合首都特点的统计现代化改革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全系统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改革进程中战略愿景与战术推动的关系。战略上坚持把统计改革发展放在“两个大局”中谋划和推动;放在党中央对首都发展的战略定位中谋划和推动;放在全国统计改革的前沿窗口中谋划和推动,在大局下谋划、在大事中推进、在实事上作为。战术上坚持从统计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入手,强化系统集成,做到衔接配套,推动改革全面发力、蹄疾步稳、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二是正确处理改革进程中自我革新与树立权威的关系。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不断创新制度方法、技术手段、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打破束缚、克服依赖、激发活力。要坚持目标导向,以国际视野、开放观念、匠人精神,提高服务水平、创优服务产品、加大协同力度、拥抱先进技术,通过全体统计工作者的深耕细作、勤奋钻研,使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不同企业、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和统计服务用得上、用得好、离不开,全面提升北京政府统计公信力,增强北京统计人自信心,实现有为才有位。三是正确处理改革进程中服务首都与辐射引领的关系。一方面要对标对表党中央,市委、市政府重大改革任务,深入研究更加有效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方法和调查手段,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努力实现执行国家制度与服务首都需求有机统一。另一方面要继续释放部市合作改革效应,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统计改革项目与任务,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为全国统计改革树标杆、作表率。


  (四)牢牢守住“根”与“魂”,建设统计人才队伍与数据质量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回顾北京统计事业发展,全系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将统计核心价值观融入并贯穿于事业发展始终,塑造了和谐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了激浊扬清的发展局面。全市统计工作者始终坚持讲实话、报实数、察实情,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扎实的工作,维护了北京数据质量。干部队伍和数据质量就是北京统计的“根”与“魂”,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根本优势。经济社会越发展,经济形态越多样,经济形势越复杂,对干部队伍驾驭复杂严峻形势、应对矛盾挑战的能力素质要求越高,对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的要求越高。全系统要进一步立根铸魂,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干部队伍资源和数据质量优势。


  毫不动摇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选贤任能增强干部队伍“底气”。根据统计事业发展需要配班子用干部,及时把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坚持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切实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以调查研究增强干部队伍“地气”。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关心基层统计干部和基层统计工作。要经常性、近距离地深入基层、接触干部,在调查研究中把情况查明、把症结找准、把对策定实,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以干事创业增强干部队伍“锐气”。聚焦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本位主义、守成思想、交差应付等突出作风问题,坚持在重大任务一线、艰苦复杂工作、吃劲负重岗位中使干部队伍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在“最后一公里”上见真功、见实效。以团结和谐增强干部队伍“心气”。继续坚持以统计核心价值观引领统计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凝聚力量,更强激发活力,使统计人才心无旁骛专注事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毫不动摇坚持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生命线。要依法统计,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于统计工作全过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数据治理能力;要科学统计,遵循统计科学规律,用科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指导统计工作实践;要真实统计,以数据质量为第一,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要严守纪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办法》《规定》,矢志不渝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巩固首都良好统计生态。


  三、扎实做好2021年统计改革发展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符合首都特点的统计现代化改革起步之年。北京统计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市委全会以及市两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系统化、精准化、数字化、法治化、专业化为主线,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更好履行“两个中心”职能作用,更加奋发有为推动首都统计新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着眼贯通联动,建立系统化统计工作格局


  继续深化部市合作。充分利用好第二轮部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挥北京优势,主动配合参与国家统计局重点改革任务,做好全国统计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试验田。结合北京实际,加强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统计监测,开展新型金融业等反映首都特色的新兴领域统计监测,积极争取国家统计局支持与指导。


  完善局队工作协调长效机制。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原则,从共同开展劳动力调查相关工作业务融合入手,推进市统计局与北京调查总队形成运转顺畅、协作高效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首都统计改革发展。


  巩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统计机构层级网络。以国家统计局统计督察整改为契机,压实街道(乡镇)统计所业务工作,保持基层队伍基本稳定。研究建立区级统计机构对街道(乡镇)统计工作的业务巡查制度。优化完善基层培训机制,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推动政府统计、部门统计形成工作合力。规范部门统计工作,强化对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严格做好部门调查项目审批备案,推动部门建立健全统计调查全过程工作规范和防范惩治统计造假工作机制。推动实现与市场监管、税务、人社部门单位基本信息共享,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全市宏观库共享数据资源。完善部门数据发布使用,加强部门年度统计资料发布计划审核汇总,结合资料发布实际,指导部门优化更新发布内容。


  (二)坚持服务大局,健全精准化统计监测分析体系


  聚焦新目标,建立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监测指标体系,持续跟踪并开展动态评估。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监测体系。构建“两区”建设监测体系,调整优化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监测体系,建立自贸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库和相关信息库,监测自贸区建设进程。组织实施各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年度评价。继续监测评价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进程。研究建立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


  聚焦新变化,监测分析新兴动能成长。开展数字经济产业核算和监测分析。定期监测“五新”发展指数,准确反映工作推进成效。开展“十四五”时期制造业比重提升监测评价。建立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监测评价体系。修订完善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统计分类目录。


  聚焦新期待,强化民生福祉监测。优化“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机制。构建符合首都特点的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并开展监测分析。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统计监测。完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监测。改革创新民意调查,更好反映时代变化。


  聚焦新空间,加强重点区域监测分析。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指数测算,开展通武廊、北京本市企业在雄安新区投资发展情况监测分析。优化提升北京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城市空间新格局、城市副中心建设统计监测。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做好城市总规实施首次评估。


  聚焦补短板,改进重点领域统计方法。优化人口统计监测,对常住人口规模、分布、结构、职住、通勤等情况,以及就医、旅游等临时来京人口开展监测。调整改进宏观预警指标系统,提升指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完善全市新经济和新产业核算,开展分区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增加值核算,推进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分区核算方法研究及试算工作。组织知识产权产品统计调查,研究建立总投资统计制度并开展数据测算。探索服务业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并重统计改革。加强碳排放核算基础工作。优化北京市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体系。


  聚焦优服务,加强统计分析研究。聚力准确研判、前瞻预判,聚焦“六稳”“六保”及高质量发展,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深入开展分析研究。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系列分析。全力做好人口普查登记数据验收、汇总与评估,及时发布普查公报,充分开发利用普查资料。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时期统计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立足技术赋能,推进统计工作数字化转型


  运用大数据资源拓展监测领域。一是实现人群准确定位。围绕社会管理要求,对服务人口,旅游、就医等特定人群,以及职住流动等开展监测。二是服务企业精准画像。围绕经济管理需要,开展企业创立、成长、成熟、发展、变迁等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测。发现创新能力强、增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发掘北京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三是推进行业全景展现。跟踪农业、“高精尖”产业、商业、旅游、生活性服务业等发展变化,挖掘特色产业、优势行业,为推进首都经济现代化提供统计服务。四是开展区域动态监测。运用大数据技术辅助“两区”、副中心、“三城一区”、重点商圈等特殊区域监测,为完善经济社会调控政策服务。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统计智慧服务。一是完善统计调查名录库和样本库。动态更新基本单位名录库,完善系统功能,拓宽维护渠道,引导企业及时主动变更单位基本信息。利用部门和第三方机构数据,建立北京市民生调查样本库。二是拓展遥感技术应用。推进全市农业统计信息化与遥感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三是辅助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构建适合智能语音调查的管理模式,提高智能语音电话调查适用的广度和深度。四是监控网络舆情。汇总分析专项调查、民意调查网络舆情大数据,辅助开展评估和分析。跟踪监测涉统舆情并积极应对。


  加强技术支撑提升数据质量。一是推动数据整合规范。整合大型普查、常规调查、专项调查、部门行政记录等数据,打破专业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统计系统内数据共享和深度开发。研究非传统数据标准,逐步规范各类数据口径,解决数出多门问题。二是人工智能辅助数据审核评估。探索在能源领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数据审核和质量评估,形成人工智能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实现统计数据审批评估自动化、精准化,提升工作效能和数据质量。三是防控统计违法风险。运用统计联网直报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网、部门行政处罚信息、统计人员信用信息等资源,发现数据质量风险重点单位,划分企业统计违法风险等级,提高统计执法效率,防范统计数据风险。


  (四)筑牢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法治化水平


  建立全方位统计监督工作体系。综合运用统计执法、统计分析、数据评估等手段,构建覆盖各区、各部门以及调查对象的统计监督工作体系。科学实施监测评价,及时发现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市决策部署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苗头性、趋势性、倾向性问题,保障重大战略和重要政策举措落地落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督察反馈意见,制定督察整改台账,确保整改任务有序落实。围绕北京统计改革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按照中央《规定》确定的督察内容和方式等,加强和完善政府统计巡查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对各区局队和部门的统计巡查。完善统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优化完善统计执法工作。打造标准化统计执法管理机制,以包容审慎监管为原则,对调查对象采取差异化监管。逐步恢复统计专职执法与统计专业执法相结合的全员执法模式。对部门统计的调查对象及源头数据开展执法检查。按照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要求,推进与相关部门联动执法。探索建立线索归集、立案、调查、处理、检查信息分析、管理考核的全流程执法监督信息系统。


  创新推动统计法治建设。与国家统计法律法规规章有效衔接,健全涵盖统计违法举报、执法检查、专案督办、责任追究、统计信用管理、约谈告诫等统计执法监督各环节的工作规章和制度。健全统计诚信评价体系,推动统计工作各类主体依法诚信统计。探索推进统计领域“红名单”认定制度,发挥统计守信企业正面激励作用。


  (五)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加强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领导,加大选拔任用力度,形成梯次合理、结构优化、能力互补的处级领导班子。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用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导向,加强处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加大市局与各区市队干部轮岗交流力度,保障基层统计力量。


  强化干部队伍培养锻炼。充分运用专题培训、骨干培训、每周讲坛交流、急难险重岗位锻炼承担科研课题等教育和锻炼平台,加强对干部的综合素质训练。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干部深度参与各项业务工作,督促干部加强业务思考,强化专业训练。聚力培养领军型人才,建立首席分析师、首席数据师制度每期各设若干名,定期组织轮换调整建立青年干部导师制,有针对性地实行一对一指导。设立青年干部专项荣誉,表彰优秀青年干部,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后备队伍。


  完善干部队伍科学评价机制。定期对市局干部进行调研及综合分析研判,建立干部工作表现评价机制,汇总形成干部成长档案。研究处室分类考核措施,探索干部平时考核方式方法,提高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考核结果的科学性。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改进和加强市局机关及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机制。专题研究区调查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探索区调查队处级领导更好履行职责的新机制、新措施。


  建立专业化核心型专家团队。利用统计学会和北京市经济社会数据分析与监测评价研究基地两个平台,发挥首都各领域专家聚集优势,建立健全定期问智问策机制,指导大数据技术、统计监测、分析研判等方面工作,打造一支专业化水准高、责任心强、勇于担当、主动服务、乐于奉献的多专业多类别多层级专家团队。


  四、全面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一)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紧抓好


  胸怀“两个大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强化政治监督,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确保全系统政治安全。早谋划早准备,做好市委巡视各项组织保障工作。


  (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组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员集中轮训。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和重大主题宣传,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三)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提升“一支部一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优化完善“双报到”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继续坚持以统计核心价值观引领统计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机关文明单位创建暨统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扩大“我为统计献一策”“每周讲坛”品牌影响力及带动作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节点进行廉政教育,坚持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紧密结合,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巩固“人廉数实”良好政治生态。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强资金使用监督,提高预算绩效。扎实做好保密及国家安全、平安北京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全系统安全稳定。


  同志们,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统计局坚强领导下,前瞻十五年,干好这五年,奋斗每一年,迈准迈稳第一步,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为“十四五”时期首都统计改革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关于我们站点地图建设意见法律声明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  邮编:101118
统一对外咨询电话:010-55535000(北京市统计局)
010-55533518(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010-55533990(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承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发展促进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2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27  京ICP备05007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