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沧桑巨变,七十年成就斐然。新中国成立70年是北京完成工业化进程,取得辉煌成就的70年,也是北京工业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70年。尤其是2014年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视察北京并对北京发展指明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深入推进,北京工业更是加快进入由“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变的新阶段,焕发出新活力。
一、稳步壮大,工业总量跃上新台阶
工业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从生产总量看,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总产值仅为9.1亿元;1972年、1993年、2008年分别突破百亿元、千亿元、万亿元;2018年接近2万亿元,达到19212.9亿元,年均增长12.3%。从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看,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资产48009.5亿元,较1979年末增长337.8倍;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35.7亿元,增长179.7倍;实现利润总额1530亿元,增长35.9倍。
高技术装备类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汽车产量从1978年的1.8万辆增加到179.7万辆,其中轿车从无到有,从1999年的1万辆增加到92.2万辆;集成电路产量从1996年的0.5亿块增加到137.5亿块;手机产量从2000年的1549.6万台增加到9029.6万台;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从1996年的326台增加到1.2万台。
二、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工业发展始终围绕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向以汽车、电子、医药等符合首都发展方向的现代工业结构,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2018年,汽车、电子、医药三大行业产值均达到千亿元的规模;总产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0.1%,比1986年提高了27.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5%,成为北京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传统产业不断“瘦身健体”。北京市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把握好“舍”与“得”的辩证关系,推动工业“瘦身健体”。制造业五大高耗能行业[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26.4%下降至2018年的8.3%,下降18.1个百分点。传统工业产品产量呈现明显的倒U型发展曲线。其中,水泥由2006年1269.4万吨的峰值回落至2018年的397万吨;粗钢由2005年827.6万吨的峰值回落至2018年的2.4万吨。
图 1949-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水泥、粗钢产量
“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全市工业发展。2018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个数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1%,比2014年提高3.3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2%,比2014年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3.4%,比2014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二者有交叉)。
三、内涵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企业效率效益不断提升。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5.6万元/人,是1996年的19.5倍,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1.9倍;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5%,比1997年提高5.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4.6%,比1996年降低15.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显著增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整体呈显著提升态势,2018年为7.1%,比1996年提高5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1年的54.1%下降到2018年的23.4%,下降30.7个百分点;2002-2018年,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9.2%(按可比价格计算),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四、创新驱动,新动能不断增强
从创新活跃度看,2017年,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56.2%,比2006年提高17.9个百分点,企业创新活跃度显著提升。从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看,2013-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累计1214.6亿元,占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为17.6%;汽车、医药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工业创新中发挥领头作用,两大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年均增速分别为21.1%和11.6%,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五、优化布局,空间分布更趋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工业布局经历了由中心城区向环城高新技术产业带、再向城市发展新区逐步转移的变迁。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出台之后,“多点”地区[3]成为承接中心城区[4]功能疏解、“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主战场。2018年,中心城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5.9%,比2001年下降31.1个百分点;“多点”地区占比为43.9%,比2001年提高16.8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在工业企业向“多点”地区集聚的同时,也进一步向产业园区集聚。2018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586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49.6%,比2014年提高4.7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产值10183.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3%,比2014年提高3.6个百分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4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0%,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工业取得瞩目成就,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北京工业将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勾勒的宏伟蓝图,深入推进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不断激发新动力、新活力,加快实现由“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的根本转变,推动工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进一步支撑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新的力量。
[1]规模以上工业:2000年以前为乡及乡以上工业口径;2000-2006年为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口径;2007-2010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2011年及以后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2]制造业五大高耗能行业:指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多点”地区:本文统计范围为房山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亦庄。
[4] 中心城区:本文统计范围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