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统计数据 > 数据解读

如何看待2013年北京市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

字号:      分享:
日期: 2014-06-06 16:24     来源: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统计局6月6日发布了2013年北京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主要数据,其中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3006元,与2012年的84742元相比,增加了8264元,增长9.8%;全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8027元,与2012年的42882元相比,增加了5145元,增长12%。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保持增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经济运行平稳是工资增长的基础。2013年,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经济总体实现了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4352.3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86.5亿元,增长7.6%。经济的平稳增长为就业人员工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劳动力成本上涨带动工资增长。工资变动体现了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平均工资直接反映了社会人力资源的价格水平。2013年度企业用工情况快速调查结果显示,65.9%的企业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76.3%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企业普遍通过提高工资、改善福利待遇等手段缓解“招工难”现象,这也是工资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相关政策的落实促进了中低收入者工资稳步提高。近年来,北京市政府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将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着力点,保障了中低收入者工资水平的提高。2013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不低于7.2元、每月不低于1260元,提高到每小时不低于8.05元、每月不低于1400元。


  2013年,为反映不同岗位的工资差距情况,北京市统计局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对16个行业门类的3.5万家法人单位的不同岗位的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首次发布分岗位平均工资数据。分岗位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与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是不同的。岗位工资统计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法人单位,共涉及16个行业门类。


  从岗位工资统计总体情况看,单位负责人的平均工资最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最低,前者是后者的4.40倍。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岗位工资差距最大,最高是最低的8.71倍。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岗位工资差距最大,最高是最低的7.40倍。如果具体到某一个单位,不同岗位间的工资差距还会更大。即使是相同岗位,其平均工资在不同登记注册类型和行业间也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外商投资单位负责人的平均工资是股份合作单位负责人的6.28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负责人的平均工资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负责人的3.55倍。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在不同行业间差距则要小得多,最高是最低的2.04倍。


  按行业和按岗位分组,反映的是全市、某一类行业或某一类岗位的平均水平。尽管进行了不同分组的平均工资统计,但具体到每一个人,其工资水平和增长情况可能会与全市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即使与所在行业或同类岗位的平均水平相比,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建设意见 法律声明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  邮编:101118
统一对外咨询电话:010-55535000(北京市统计局)
010-55533518(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010-56249676(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承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发展促进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2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27  京ICP备05007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