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测体系的主要内容
《北京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体系》是我市为新农村建设新建立的监测体系,到目前为止,全国和其他省市还没有类似的监测体系。本体系分为四个方面,即生产发展与从业、生活质量与保障、设施建设与环境、社会文明与民主,每个方面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独立进行监测和分析,又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反映生产发展与从业方面的指标
生产发展用现代农业生产效率指数、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无公害农产品率、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发展程度、农户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节水灌溉率来反映。农村劳动力从业用农村有效从业率、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来反映。
(二)反映生活质量与保障方面的指标
用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住宅条件指数、农民生活信息化指数、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20%的低收入村人均劳动所得比来反映。
(三)反映设施建设与环境方面的指标
用村内道路硬化率、村内道路亮化率、污水处理率、安全饮水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绿色面积覆盖率和再生能源普及率来反映。
(四)反映社会文明与民主方面的指标
用农民劳均受教育年限、农民文教娱乐支出所占比重、农村文体活动发展指数、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来反映社会文明。用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村民选举投票率来分别反映民主水平。
监测体系从全方位反映了北京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通过建立的能够量化的指标体系,对30个二级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达到监测北京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目的,看到北京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北京农村建设努力发展的方向。
表1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进程评价监测体系
监测指标 |
单位 |
阶段性目标值(2020年) |
权重(%) |
一、生产发展与从业 1.现代农业生产效率指数 2.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 3.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 4.无公害农产品率 5.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发展程度 6.农户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7.节水灌溉率 8.农村有效从业率 9.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 |
% 吨标煤/万元 % % % % % % % |
95% 0.55吨标煤 95% 100% 90% 60% 95% 95% 85% |
27 3 3 3 3 3 2 2 4 4 |
二、生活质量与保障 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2.农村居民住房条件指数 13.农村居民生活信息化指数 14.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 15.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16.20%的低收入村人均劳动所得比 |
元/人 -- % % % % % |
18000元/人 ≤30% 90% 90% 80% 95% 0.7 |
25 5 4 3 3 4 3 3 |
三、设施建设与环境 17.村内道路硬化率 18.村内道路亮化率 19.污水处理率 20.安全饮水达标率 21.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 22.绿色面积覆盖率 23.再生能源普及率 |
% % % % % % % |
100% 100% 90% 100% 100% 70% 60% |
24 3 3 4 4 4 3 3 |
四、社会文明与民主 24.农民劳均受教育年限 25.农民文教娱乐支出所占比重 26.农村文体活动发展指数 27.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28.农村村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 29.农村村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 30.农村村民选票投票率 |
年 % % -- % % % |
12年 20% 95% ≤0.3 95% 95% 95% |
24 4 3 3 4 4 3 3 |
二、监测体系的初步测算结果
根据北京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体系,我们对北京2006年农村建设进程进行了初步试算。2006年,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综合实现程度为69.45%,整体处于发展阶段。其中生产发展与从业的实现程度为76.60%,生活质量与保障的实现程度为64.11%。设施建设与环境的实现程度为61.23%,社会文明与民主实现程度为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