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均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为此,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研究提出“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北京市创新驱动发展情况开展监测评价,为北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支撑。
一、“创新驱动发展”内涵
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在深刻理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广泛研究了国内外创新发展相关理论成果,立足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我们认为,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应包含三个新的理念:一是从科技创新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转变;二是强调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和增长方式转变;三是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向注重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率提升转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是指全社会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制度创新和开放创新有机互动的全面创新新局面,企业以高技术和新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从而持续保持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经济结构向“高精尖”、“高附加值”和“绿色低碳”跃升,科研成果向周边乃至全球辐射的局面。
二、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针对北京市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价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念为政策理论依据,结合建设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等新时期发展要求,借鉴国内外创新评价方法,将创新环境、创新驱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研究建立了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架构
指标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设置创新要素、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三个维度,分别从创新资源、创新动力和创新成效三个方面体现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状况。二级指标围绕三个维度分成10个角度,分别从人才要素、资本要素和环境要素体现创新要素情况;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三个方面体现创新驱动情况;从科技进步、提质增效、结构优化、辐射引领四个方面体现创新发展成效。
图1 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指标体系中80%以上的基础指标可以进行国内比较,20%的指标可以进行国际比较,30%的指标是《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指标。
(三)评价方法
在创新驱动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采取定基指数法,测算北京创新驱动发展指数,即以2010年为基准年,各年度指标与基准年对比计算年度创新驱动发展指数。通过分析比较历年创新驱动发展指数的变化,对北京市创新驱动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三、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监测评价结果
以2010年为基期年,计算近五年(2011-2015年)北京创新驱动发展指数,监测评价“十二五”时期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特点、能力和水平。
(一)总体情况——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创新对发展的贡献稳步提升
2015年,北京创新驱动发展总指数为130.7,指数连续五年稳步提升,年均提高6.1个点。三个一级指数均呈稳步增长态势。其中,创新驱动指数表现最为活跃,2015年达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5%,对创新驱动发展总指数形成有力支撑。创新要素指数和创新发展指数略逊于创新驱动指数,但分别保持了5.6个点和4.5个点的年均增长水平。可以看出,“十二五”时期北京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显著增强。
图2 2010-2015年北京创新驱动发展总指数与一级指数
(二)创新要素——创新要素独具优势,人才和环境要素平稳增长,资本要素虽有波动但仍保持高位
人才要素方面,经济活动人口素质、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比、研发人员强度均保持稳步增长。2015年,每万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207.2人年,年均增长2.5%。
资本要素方面,2015年,天使投资和VC/PE投资额为5254.9亿元,相当于2010年的5倍。
环境要素方面,2015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138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01%,位居全国首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4个百分点,超过研发投入强度较高的部分发达国家;中关村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数量1732个,比2010年增长近2倍。
(三)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打造持续发展新动力,形成科技创新为核心,制度创新和开放创新有机互动的全面创新局面
科技创新方面,知识创新全国领先,2015年,高被引论文数占全国比重为28.6%;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市R&D经费的比重为1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1.3件,比全国平均水平多55件。
制度创新方面,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15年,知识产权审结一审案件量20637件,比2010年增长1.3倍;税收对研发的支持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7.6%;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新创办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6.5万家。
开放创新方面,2015年,技术进口和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达到近年最高的52.6%。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总额的比重为25.7%。
(四)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动力平稳转换,经济结构向“高精尖”、“高附加值”和“绿色低碳”跃升
科技进步方面,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以上。
提质增效方面,社会劳动生产率由2010年的13.9万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19.6万元/人,比2015年全国平均水平高11.9万元/人;万元GDP能耗由2010年的0.493吨标煤降至2015年的0.338吨标煤,低于2015年全国0.72吨标煤的平均水平。
结构优化方面,高端产业集群日益集聚壮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递增,2015年达到22.5%;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40%提高到2015年的47.3%。
辐射引领方面,技术交易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2015年达到9.47%;体现国际竞争力的万人PCT专利申请量由2010年的0.65件提高到2015年的2.07件。
“十二五”时期,北京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创新要素独具优势,引擎动力持续发力,提质增效效果明显。下一阶段,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