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在京外来人口[i]在总量、增速和分布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当前在京外来人口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总量增长较快,比重明显上升,集中程度提高。
一、外来人口总量超过350万
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底北京市外来人口总量达到357.3万人,比2000年增加101.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0.2万人,增长39.5%,年均增长6.9%。外来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3.2%,与2000年相比上升了4.4个百分点。
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大兴、昌平、通州六个区。按各区外来人口占全市外来人口比重排序:2000年,排在第一位的是海淀,占23.1%;第二位是朝阳,占20.3%;第三位是丰台,占13.2%。2005年,朝阳与海淀的排位发生了对换,丰台依然为第三,外来人口占全市外来人口的比重分别占23.5%、20.6%和10.2%。朝阳区外来人口数量位居全市之首,朝阳、海淀、丰台位居前三位的格局依然不变。
二、远郊区县外来人口增幅最大
2005年底城区外来人口36.4万人,比2000年增加6.8万人,增长23.0%,年均增长4.2%;近郊区209.2万人,比2000年增加51.4万人,增长32.6%,年均增长5.8%;远郊区县111.7万人,比2000年增加43万人,增长62.6%,年均增长10.2%。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县的外来人口均有较大增幅,其中远郊区县的年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近郊区和城区。从占全市外来人口的比重看,城区为10.2%,比2000年降低1.4个百分点;近郊区为58.5%,比2000年降低3.1个百分点;远郊区县为31.3%,比2000年提高4.5个百分点,反映了外来人口倾向于从城区和近郊区迁移到远郊区县居住,而远郊区县较低的人口密度、方便经济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成为外来人口从城区和近郊区向远郊区县迁移的主要原因。
三、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北京周边省份和人口大省
在京的外来人口中,来自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和黑龙江六个省的外来人口占全市外来人口的60.4%,其中,河北占18.9%,河南占12.8%、安徽占9.1%、山东占7.3%、四川占6.8%、黑龙江占5.5%。与2000年相比,除黑龙江取代江苏占据外来人口来源地的第六位外,前五个省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动,这说明在京外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相对稳定。
四、外来人口集中在城镇地区
从外来人口在京的城乡分布来看,90.1%的外来人口在城镇居住,9.9%在乡村居住。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城镇地区在生活、交通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外来人口更愿意选择在城镇地区居住,使外来人口在城镇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i]本文指的外来人口是指常住外来人口,即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非北京市户口的外省市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