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发布

农业高效农村焕颜 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字号:      分享:
日期:2022-09-23 11:43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农情,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大力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全市“三农”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快速推进


(一)服务首都发展大局,农业生产实现快速恢复增长


紧密围绕首都发展需要,积极调整农业发展思路。2014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农业生产向绿色化、科技化、高效化方向发展。2021年,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农药使用量(按实物量算)、农业用水总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53.9%、39.8%和69.9%;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5%[1],提高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3.5个百分点;设施农业总产值57.9亿元,比2012年增长11.5%,亩均产值1.2万元,提高35.1%。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在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开拓新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达130家。


2020年以来,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基础上,全市扎实推动“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粮食、蔬菜、生猪生产均实现恢复性增长。2021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91.4万亩和37.8万吨,比2019年增长31.0%和31.3%;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69.7万亩和165.6万吨,增长49.0%和48.6%;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为59.0万头和30.9万头,增长3.5倍和8.8%。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6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


图  2012-2021年粮食、蔬菜及食用菌产量、生猪存栏变化情况


农业.png



(二)聚焦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生活功能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链逐渐向二、三产业延伸,以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为代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升级改造老旧设施,加速建设智能化连栋日光温室,因地制宜培育多种果蔬,巧打时间差抢“鲜”上市,吸引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农业节庆活动多姿多彩,“海淀樱桃文化节”“平谷桃花节” “农民丰收节”等为市民提供休闲旅游好去处。2013-2019年,北京连续举办七届农业嘉年华活动,2019年接待游客110.7万人次。传统农家乐加速转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民宿得以合理规划。2020年推出《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2]实施意见》,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更好满足市民文化休闲、观光体验、科普教育等生活需求。2021年,全市乡村旅游实现收入14.1亿元,比2012年增长56.1%,人均消费增长近1倍。   

        

(三)着力建设首都生态屏障,农业生态功能日益凸显    


全市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生态走廊、水源保护林等绿化建设。先后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十年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1.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38.6%提高到2021年的44.6%。林业产值大幅提升,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占比由13.9%提高到32.9%。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年值[3]从3439.4亿元增加到3923.3亿元,年均增长1.5%。郊区生态环境建设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保障。


二、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一)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加深


全市持续推进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的“新三起来”工程,不断激发“三农”发展活力。2017年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以来,将疏解整治工作与城乡融合发展密切结合,城乡要素流动加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进一步巩固。北京城乡融合发展监测体系数据显示,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程度指数为89.5%,比2016年提高6.6个百分点。城乡在社会发展、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民生质量方面均实现较高程度融合发展。


(二)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14年印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2018年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9年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狠抓“清脏、治乱、增绿、控污”,3000多个村庄普遍达到了干净整洁有序的要求。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村庄清洁活动成为新风尚,村容村貌明显改观。2021年,全市村庄规划已实现全面覆盖,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提高到99%以上,农村三类及以上公厕比例达99%以上;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的村庄达2128个,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4.6%,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以上。


(三)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全市大力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21年底,有电子商务配送点和社区服务站的村占比分别达45.6%和81.1%,村综合文化室覆盖率达97.3%,村民生活便利性得到提升。全市乡镇范围内小学727个,比2012年增长8.3%,基础教育资源得到扩充;乡镇范围内医生数量为3.3万人,比2012年增长76.1%,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显著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7万张,比2012年增长80.2%,农村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


三、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一)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全市高度重视农村居民增收工作,制定多项惠农政策,促进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303元,相比2012年,年均增长9%;其中占比较高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和14.9%。一方面,全市持续开展就业帮扶,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逐年上涨,低收入保障标准不断提高,“煤改清洁能源”、粮食及蔬菜种植等多种补贴发放带动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45,较2012年下降0.1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升


全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12年的11888元增加到2021年的23574元,年均增长7.9%。消费内容不断丰富,在衣着方面的支出比重由6%降至5.4%,交通通信、医疗健康支出分别由11.7%、8.9%提高至14.4%、9.4%。2021年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电冰箱等主要耐用消费品数量保持增长,空调、家用汽车拥有量分别比2012年增长99.1%和1.7倍。


(三)农村居民生活保障更加完备


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于2015年实现统一。通过实施“六个一批”[4]精准帮扶政策,2020年,低收入农户全部脱低,涉及6.8万户、234个低收入村。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并轨,标志着全市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制度全面统一。2021年,城乡基础养老金标准和老年保障福利养老金标准分别增至每人每月850元和765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4倍和1.8倍。


十年来,北京“三农”加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新征程上,北京将继续坚持首善标准、着力守正创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注:


[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即打造十余条精品线路、百余个美丽休闲乡村、千余个休闲农业园区、近万家民俗接待户。


[3]年值即年产出价值,是指一年内所产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


[4]“六个一批”即扶持产业帮扶一批、促进就业帮扶一批、山区搬迁帮扶一批、生态建设帮扶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社会力量帮扶一批。


关于我们站点地图建设意见法律声明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  邮编:101118
统一对外咨询电话:010-55535000(北京市统计局)
010-55533518(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010-55533990(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承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发展促进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2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27  京ICP备05007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