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召开2025年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介绍了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并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卞晶一同回答了记者提问,以下为答记者问内容。
北京广播电视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刚才发言人通报了一季度北京经济的主要数据,请问如何评价今年经济的开局形势?谢谢!
朱燕南:谢谢你的提问。刚才向大家介绍了一季度北京经济的主要数据和情况,一季度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5.5%,这个增速是在去年同期增长6%的基础上实现的,也是在今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实现的,所以可以说成绩非常来之不易。在这个增速、这个成绩背后,一方面是我们出台的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北京经济自身韧性和潜力比较强。
对于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我想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特点,是“形稳”,这个“形”是形势的形、形态的形,就体现在我们实现了一个良好开局。经济增长5.5%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一方面,我们的优势领域在持续支撑带动,像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这三个行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合计超过了一半,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接近8成。其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了9.2%,是我们首要的支柱行业;金融业增长了8%,继续在有力地支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6.8%,在37个工业行业大类当中有20个行业实现了增长。从刚才通报的数据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里面电子和汽车这两个行业的贡献是比较突出的。从需求领域来看,投资还是继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一季度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4%,这是一个比较快的增速,其中有效投资发挥了主要带动作用,设备购置投资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接近6成。同时,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活跃,刚才也通报了这个数据,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增速接近90%。这是第一个特点,就是“形稳”。
第二个特点是“势好”,这个“势”是趋势的势、是态势的势,顾名思义,就是发展态势向好。我们各项政策措施对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是提升了市场信心,3月份全国制造业PMI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都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在进一步提高。北京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在逐步好转,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企业的收入增速比去年都有所提高。今年一季度,全市新设企业数量的增速超过了2成。与此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在同步回升。另一个方面,我们出台的“两重”“两新”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效果也在继续显现。像设备购置投资有一个成倍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是2成以上的增长。今年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对于产销两端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看到像工业当中消费电子、显示器件的生产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在社零总额当中,像家电类、新能源汽车的零售额增的也比较好。从房地产市场来看,今年一季度北京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是实现了由降转增,特别是其中的纯商品住宅的销售有一个20%以上的增长。同时,二手房成交套数、成交面积的增速也都超过了3成。这是第二个特点,就是“势好”。
第三个特点是“质优”。如果我们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我们的发展质量在提高。具体的体现,是新质生产力在成长壮大。首先我们看企业创新的情况,今年1-2月大中型重点企业当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超过了7成,这个比例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个百分点,企业的研发费用增长了5.5%,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领域的带动。第二个就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今年一季度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了8.3%,其中核心产业增长了9.7%。第三个我们看到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都在加速发展,无论是工业当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服务业当中的高技术服务业,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同时即时零售模式也在加速发展,限额以上便利店、超市、仓储会员店等业态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合计增速超过了2成,而且这个增速在继续提高。
这三个特点也是我们北京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的具体体现。
下阶段还需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继续抓好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不断地稳基础、强动力,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谢谢!
新京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一季度北京居民收入增速高于2024年全年,请问卞晶副总队长,北京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有哪些?谢谢!
卞晶:谢谢你的提问。一季度,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增速自上年三季度以来呈现逐季回升态势。主要有三方面支撑因素:
一是经济企稳回升有效支撑居民收入。一季度,北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效落实各项宏观政策,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刚才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全市经济延续企稳回升态势,实现良好开局,对居民增收形成了有效支撑。
二是就业稳定夯实居民增收基础。今年以来,北京通过大力归集就业岗位、密集举办招聘活动、精准推送服务信息等手段,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有效缓解了新增就业者的求职压力,就业市场总体运行稳定,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较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看,1月为4.0%,2月、3月受春节和春季招聘窗口期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小幅上升至4.2%,但均低于上年同期。在此带动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5.6%,拉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74.2%。
三是政策发力提升居民增收活力。在相关政策的助力下,除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外,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也由上年全年的“两增一减”转为三项收入全面增长。其中,人均财产净收入在住房租赁市场进入旺季、闲置土地资源不断盘活、村集体资产合理利用的带动下,同比增长2.3%。人均转移净收入在定额上调和挂钩上调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以及上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支撑下,同比增长5.1%。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在我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出46个方面200余项改革任务,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助力下,同比增长1.5%。
谢谢!
北京日报记者:发言人对今年上半年北京经济走势有什么样的判断?谢谢!
朱燕南:谢谢你的提问。和往常一样,我们在预判北京经济下阶段走势之前,还是要看看我们北京经济所处的内外部的大环境。首先我们看全球经济,一般每年在这个时间IMF都会发布春季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全球经济增速会有一个预测。我们有的记者朋友可能关注到了,昨天IMF总裁表示会下调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主要是考虑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这就说明今年全球经济会继续复苏,但同时会增长放缓。
从我国经济来看,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全国的经济数据,反映出全国经济稳中有升,实现了良好开局。同时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也提到,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目标。应该说,我国经济发展向好,对于北京经济发展是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大环境。
从北京经济自身来看,刚才也和大家通报了主要的情况,北京经济也实现了一个良好的开局。这是政策措施、优势领域、新兴动能在共同带动。那么开局良好也为下阶段经济发展打下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今年北京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也推出了促进产业发展、提振消费系列举措,前不久刚刚出台了今年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点,这些都会进一步激发需求的潜力,提振市场信心,也会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企业还面临比较多的困难和压力。所以还是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要加快释放政策效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来促进全市经济向好向新发展。
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一季度北京居民消费价格呈现什么走势?主要类别价格都有哪些变化?谢谢!
卞晶:谢谢你的提问。一季度,北京消费市场商品和服务供应充足,物流运输畅通,保供稳价措施有力,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呈平稳运行态势。从月度走势看,1月份,受春节因素带动,CPI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1.2%;2月份由于春节错月影响,CPI转为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0.6%;3月份,在促消费政策和春节错月影响消退的共同作用下,CPI同比下降0.4%、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明显收窄。
从主要类别看,一是食品价格低于上年同期。一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2%,降幅较上年同期收窄1.4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供应充足,价格同比下降9.2%,在监测的36种鲜菜中25种价格低于上年同期。鸡蛋、鲜果产能和供给充足,价格分别下降2.6%和1.7%。猪肉价格总体延续去年10月以来的下行态势,3月份环比下降5.0%,但由于上年基数较低,一季度同比上涨6.8%。
二是服务价格和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持平。一季度,服务价格同比持平,较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年同期的下降0.1%转为持平。从相关类别看,由于用工成本增加,部分生活服务类价格如家政、邮递、教育和养老服务价格同比均为上涨,涨幅在1.0%-16.7%之间。房租市场总体平稳,租赁房房租价格同比微涨0.3%。文旅出行类服务价格由于春节错月影响有所波动,1月份飞机票、旅行社收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8.0%和2.5%,2月份价格下降,3月份价格降幅分别较2月份收窄21.0个和8.5个百分点。大型家用器具价格同比下降2.2%,在“国补”政策效果持续释放、消费者换新需求增加的带动下,3月份同比由下降转为上涨1.0%,其中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等价格由降转涨,抽油烟机、热水器等降幅均收窄。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金饰品价格同比上涨36.2%,月度同比涨幅均在30.0%以上。汽、柴油价格延续降势,同比分别下降2.6%和2.8%,月度同比均为下降且降幅持续扩大。
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现在各地都在壮大培育市场主体,北京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请问政策的效果如何?谢谢!
朱燕南: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北京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同时也出台了支持我们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来服务产业创新和企业发展。我想通过我们统计部门的一些调查数据,还有我们收集到的其他部门的一些数据,向大家介绍一些企业层面的相关情况。
第一,政策措施促进了新企业加快成长。一季度,全市新设企业6.3万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这里面占比接近4成的科技服务业,还有占比接近2成的批发零售业都有一个两位数的增速。同时,每年我们统计部门也会有一些新增的纳统企业,这些企业是在它发展成长之后,它的产值或收入规模达到了我们纳统的条件,开始填报我们的统计报表。也看了一下,我们今年新增的纳统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这些也在我们的优势和重点行业当中。从最新的数据来看,1-2月份,我们新纳统的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增速都超过了1成;新纳统的商业单位合计实现的零售额增速超过了2成,反映出这些新纳统的企业还是很有活力的,发展态势也是不错的。
第二,政策措施促进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首先和大家一起看看“专精特新”企业的情况,截止到目前,北京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了1万家,规模以上企业有6000多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智能制造与装备这些高精尖产业当中。1-2月,规模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收入的增速是5.5%,高于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水平。再来看看高新技术产业的情况,目前北京有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500多家,这些企业在今年1-2月的收入增长了8.9%,也是明显高于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这些领域。
另外,3月底举办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发布了《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有115家,估值接近6000亿美元,这个企业数量和估值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
以上情况,也就是我们统计部门掌握的数据,能够反映出我们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对于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谢谢!
北京商报记者:请问卞晶副总队长,您对下一阶段北京民生领域的发展态势如何判断?谢谢!
卞晶:谢谢你的提问。一季度,北京民生领域总体上延续了平稳发展态势,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领域发展,有力有效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出台的一系列稳就业、促增收、扩内需政策,比如在就业方面,“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和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举措陆续实施,减弱了季节性、摩擦性失业的影响,并且支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在消费方面,“2025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启动,多项精品活动相继开展,“国补”政策加力扩围,带动居民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呈现较好增势。总的来说,一系列政策实施效果持续释放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下了良好基础。
下一阶段,我市民生领域仍将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支撑因素也是比较充分的。一方面,宏观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有基础。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的全国数据,反映出全国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为北京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将更好地激发市场需求、提振微观主体发展信心。从北京来看,一季度北京经济也实现了良好开局,市场需求继续释放,市场预期持续改善,企业效益稳步好转,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北京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有支撑。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高端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方面,北京具备人才和创新优势,在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相关政策推动下,有利于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提升产业竞争力。此外,北京也将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并陆续开展“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北京国际月季大会”等文娱活动以及“北京半程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这些措施将为稳定就业、促进增收以及扩大内需提供坚实支撑。从就业和收入看,接下来北京还将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举办超过320场招聘活动,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就业岗位开发专项计划等系列促就业政策持续扩大岗位供给,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预计上半年北京城镇调查失业率将保持一季度水平,居民收入也将延续一季度增长态势。从价格看,五一、端午假期即将到来,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消费进入旺季,将带动相关服务价格上行,同时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效果也将逐步显现,预计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将有所回升。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