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向社会发布了《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公报包含13个部分,内容涵盖了本市经济发展主要行业和领域、社会事业以及有关民生的方方面面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公报》中的笔笔数据和张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不俗成绩: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北京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同时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一、总体经济运行平稳
《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7.7%。这一增速与上年持平,总体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从2013年全年经济走势看,1季度延续了上年经济增速逐季加快的趋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2季度,受需求不足与主动调控等诸多因素影响,总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上半年经济增速回落到7.7%。进入下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央适时提出“上限防通胀、下限稳就业”的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并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的措施,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全国和北京经济都呈现企稳态势。1-3季度全市经济增长7.7%,与上半年持平。4季度全市经济延续平稳运行态势,全年经济平稳收官,增长7.7%。
在经济增长趋稳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基本稳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涨幅与上年持平。从月度同比涨幅看,除2月份受春节与上年不同月影响,上涨4.6%外,其余各月涨幅保持在2.7%-3.6%之间,而且各月月度涨幅的波动幅度为2007年来最小。
二、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从产业看,内部结构继续优化。《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2.7:76.5变为0.8:22.3:76.9,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端行业引领作用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中,现代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2%和10.4%,高于工业平均增速6.2个和2.4个百分点。而高耗能行业趋于收缩,如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8%和2.6%。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2%、11%和9.5%,增速均快于7.6%的第三产业平均增速。
从投资领域看,微观主体活力有所增强。《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5.9%,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4.4%,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从消费领域看,互联网、节能环保等新技术对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有所显现。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讯器材类(包括手机等),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包括冰箱、空调、电视等),文化办公用品类(包括电脑等)零售额增速分别为40.4%、24.7%和19.4%,分别高于全国20个、10.2个和7.6个百分点,也远高于8.7%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网上销售这一新兴业态增长迅速。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926.8亿元,同比增长44.3%,占全部零售额的11.1%,比重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从人口分布看,中心城区人口聚集度有所降低。随着全市产业布局的调整,以及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逐步推进,常住人口呈现向郊区集聚的趋势。《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近一半的常住人口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达到1032.2万人,所占比例为48.8%,比2010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城市发展新区671.5万人,占31.7%,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而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常住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分别为10.5%和9%,均比2010年下降0.5个百分点。
三、科技创新成效明显
2013年,全市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13.2%,其中用于科学技术的支出增长17.4%,比预算支出增速高出4.2个百分点。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6.16%,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35.1万人,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科技产出成果卓然。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快速增长,2013年分别增长33.6%和24.1%,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15.2个和0.6个百分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2743项,增长4.6%;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851.2亿元,增长16%。
四、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3年,在总体经济平稳运行的背景下,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9万人;年末全市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1%,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总体经济和就业的平稳增长,带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321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37元,增长11.3%。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逐季提高,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加大。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5.7%和32.6%,分别高出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增速5.1个和21.3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4成。二是惠农政策继续显效。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已经连续5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2.3:1缩小至2013年的2.2:1。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04.9万人、75万人、18.4万人、23.1万人和38.5万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254.3万人,参合率为98%。同时,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改善城市环境力度继续加大。《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用于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的支出分别增长33.7%和21.7%,远高于13.2%的预算支出增速。全市基础设施投资中,6成以上投向交通运输和公共服务业。截至2013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161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22公里,城市道路里程634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5公里;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46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3公里;燃气管线长度1.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44公里。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根据垃圾清运量计算)达到99.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污水处理率达到8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平原造林36.4万亩,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7.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40%,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有为。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也为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