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改革开放40年北京科技创新发展回顾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8-11-02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明确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2016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加快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步伐不断加快。回首40年,北京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高水平,科技实力大幅提升

  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1580亿元,与1996[1]年相比增长了36.8倍,年均增长18.9%(详见图1)。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比1996年提高3.3个百分点,研发投入经费位居全国前列,投入强度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

 

图1 1996-2017年北京市R&D经费支出

                            单位:亿元

 

  创新主体实力不断增强。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是我市研发活动的三大主体。2017年,政府属研究机构R&D经费支出741.2亿元,比2000年增长7.6倍,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重为46.9%;高等学校R&D经费支出182.8亿元,比2000年增长9.9倍,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重为11.6%,比2000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各类企业R&D经费支出618.4亿元,比2000年增长11.8倍,占全社会R&D经费比重为39.1%,比2000年提高8个百分点。

  二、原始创新能力增强,知识创新全国领先

  高端科技人才集聚。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为39.7万人,比2000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8.5%。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重为84.7%,比2009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时人员(即专职从事R&D活动的人员)所占比重为70.5 %,比2000年提高5.7个百分点。在京两院院士785人,占全国的1/2左右,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72人,占全国的1/3。

  知识创新领先全国。2017年,北京专利申请量18.6万件,比2000年增长17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9.9万件,比2000年增长28.1倍,年均增长21.9%;发明专利占当年专利申请量的比重由2000年33%提高至2017年的53.3%。至2017年末,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4.6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PCT国际专利申请5100万件,在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数占全国的24.6%。

 

图2 2000-2017年北京市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数

                             单位:件

 

  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研发活动类型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大类,基础研究体现了面向科学前沿的原始创新能力。2017年,北京R&D经费投入中, 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为361.7亿元和985.6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4.9倍和6.3倍,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分别为22.9%和62.4%。基础研究的经费达到232.4亿元,比2002年增长8.7倍;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为14.7%,比2002年提高3.8个百分点。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4,成为国家原始创新的核心力量。2017年,北京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为78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6.1%。在基础研究领域一批重量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

 

图3 2000-2017年北京市基础研究人员人均R&D经费支出

                           单位:万元/人年

 

  三、科技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2017年,全市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81266项,比2000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8.2%;技术合同成交总额4485.3亿元,比2000年增长31倍,年均增长22.6%,占全国的33.4%。其中流向外省市占比达51.9%,比2000年提高5.2个百分点。

  四、精心营造创业生态,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服务创业企业,营造创新生态。2017年,北京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达到76326家,比2010年增长1.7倍。据市科委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双创服务机构400 余家,总面积超600 万平方米,累计服务企业及团队逾3 万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个,占全国的1/6。

  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根据2017年北京市企业创新调查结果,四成企业开展了创新[2]活动,创新率居全国前列。工业企业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占6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5个百分点,其中58.6%的企业开展了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比2007年提高20.3个百分点。重点服务业企业[3]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占37.3%,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建筑业企业[4]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占31%,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五、科技加速技术迭代,促进产业深刻变革

  科技创新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互联网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与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共享经济、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出现,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7年,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2.2万家,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8.5%提高到2017年的26.2%。2017年,全市新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

  六、科技促进消费升级,创造美好新生活

  科技创造新消费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扩大,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模式进入人们生活。201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上零售额达到2371.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0.5%,比2014年提高4.5个百分点。分享经济、远程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不断推出。

  展望新时代,北京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迈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征程。北京将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主平台。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北京的科技优势,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

[1]按照国家统计局要求,我市自1991年起开展科技统计工作,并逐年加以完善。1997年起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统计,2000年制度完善统一。

[2]创新是指企业推出了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产品或工艺,或采用了新的组织管理方式或营销方法。

[3]重点服务业调查范围包括全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

[4]建筑业调查范围包括特、一、二级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法人。

主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承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发展促进中心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  邮编:101118   网站地图
统一对外咨询电话:010-55535000(北京市统计局)  010-55533518(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010-55533990(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2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27 京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7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