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之二:携手逐梦京津冀 协同发展扬风帆

来源: 北京市统计局      日期: 2017-06-12
  •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三年来,北京深入贯彻落实协同发展战略部署,与津冀两地同心协力打造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总体发展稳中向好,功能定位日趋强化

      (一)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2016年,京津冀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74612.6亿元,是2013年的 1.2倍(按现价计算),占全国的10%。三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655.6亿元,比2013年增加2619.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2.2%,比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图1 2013-2016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二)功能定位日趋强化

      北京稳步推进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16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7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比2013年提高1.3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6%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2016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0.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万余件,是2013年的近2倍;中关村科技园区显现创新引领作用,技术收入占总收入中的比重达到15.6%,比2013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天津先进制造业和金融业发展较快。2016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6.1%,比2013年提高5.3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73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7%,比2013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河北努力构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2016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636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8.3%;其中,快递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2016年完成9亿件,是2013年的4.3倍。

      二、疏非控人取得进展,产业协作有序推进

      (一)疏解转移稳步推进

      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1.6万件,关停退出一般性制造业1341家[1],拆并疏解商品交易市场228家。人口实现增量和增速双下降。常住人口年度增量由2013年的45.5万人回落到2016年的2.4万人,增速由2013年的2.2%回落到2016年的0.1%。其中,2016年末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5年末减少35.3万人,下降2.8%,实现了由增到减的变化。

      (二)产业有序对接转移

      三地集中力量构建“4+N”产业合作格局,推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升级转移。2016年,北京企业对津冀投资为2039亿元,比2014年增长3.4倍。截至2016年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建立分支机构5849家。2014年以来,京冀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达到4871个,累计到位资金5229亿元,占天津市引进内资的42.9%[2];河北从京津引进项目4100个,涉及资金3825亿元[3]。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作用增强

      (一)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6:42:52调整为2016年的5.2:37.3:57.5。


    表1 2013-2016年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
                                        单位:%

    地区

    产业

    2013

    2014

    2015

    2016

    京津冀

    第一产业

    6.0

    5.7

    5.5

    5.2

    第二产业

    42.0

    41.1

    38.4

    37.3

    第三产业

    52.0

    53.2

    56.1

    57.5

    北 京

    第一产业

    0.8

    0.7

    0.6

    0.5

    第二产业

    21.7

    21.3

    19.7

    19.2

    第三产业

    77.5

    78.0

    79.7

    80.3

    天 津

    第一产业

    1.3

    1.3

    1.3

    1.2

    第二产业

    50.6

    49.1

    46.5

    44.8

    第三产业

    48.1

    49.6

    52.2

    54.0

    河 北

    第一产业

    11.9

    11.7

    11.5

    11.0

    第二产业

    52.0

    51.0

    48.3

    47.3

    第三产业

    36.1

    37.3

    40.2

    41.7


      北京产业高端化特征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一半,金融、信息、科技等高端服务行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成。工业中,汽车、电子、医药等重点行业发挥带动作用,三个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3年的1/3强提高到超过4成。

      天津优势产业[4]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91.0%;其中,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三个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的16.5%。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2016年商务服务、信息服务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和27.9%,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的1/4,动漫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河北2016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6.0%,首次超过钢铁行业,成为工业第一支柱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8.4%,比2013年提高6.6个百分点。信息服务等六大新兴服务行业[5]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7.6%,比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创新驱动显现成效

      2016年,三地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合计超过240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5%;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3.3%,比2013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三地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5.1万件和17.2万件,均占全国的10.7%,分别比2013年提高1.1个和2个百分点。

     

    图2 2013-2016年京津冀R&D经费支出相当于GDP的比例
                           单位:%


      四、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能源利用更加高效

      2015年,京津冀三地万元GDP能耗分别为0.338吨标准煤、0.499吨标准煤和0.961吨标准煤,与2013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下降15.3%、12.8%和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7.2%、33.4%和17.3%。

      (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三地签署了一系列协作协议,不断加大联合执法督导和治理力度。2014年以来共造林1754万亩;2016年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33.0%。

     

    图3 2013-2016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
                         单位:微克/立方米


      五、交通建设紧锣密鼓,互联互通快速发展

      (一)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2014-2016年,三地累计完成交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8642.2亿元,比2011-2013年增长13.8%。新机场、京台高速、京沈高铁等重点工程有序高效推进。京昆高速、京津城际延长线、津保城际铁路、张唐铁路建成通车。

      (二)互联互通取得进展

      2016年,三地公路里程合计达到22.7万公里,比2013年增加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722.9公里,增加1078.4公里。天津、河北市民可持京津冀公交“一卡通”在北京乘坐公交地铁,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域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2016年,京津保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

      六、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大力稳增收强保障

      2016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2530元、34074元和19725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7275.3元、37110元和2824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3年分别实际增长20.7%、21%和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309.5元、20076元和11919元,比2013年分别实际增长22.5%、23.5%和24.7%。

      2016年,京津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890元/月和1950元/月,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分别为1212元/月和1010元/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800元/月和780元/月,与2013年相比,均提高3成以上。

      (二)加大教育医疗服务合作力度

      三地先后签署、发布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等各类教育合作协议21项,实施合作项目30余个。三地高校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等多个高等教育联盟,合作建校、合作办学等成效显著。

      北京与河北开展了北京-燕达等4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累计派出医师1000余人、接受津冀两地进修医师700余人。2016年,三地共有132家三级医疗机构和医学检验所试行27项临床检验结果的互认[6]。京津冀三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之比由2013年的1.98:1.06:1(以河北为1)调整为2016年的1.95:1.02:1。

    --------------------------------------------------------------------------------

    [1] 引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三周年来北京市新举措新变化新成果”新闻发布会。

    [2] 数据由天津市统计局提供。

    [3] 数据来自河北省发改委。

    [4]优势产业: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机械装备、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资源循环及环保等。

    [5] 六大新兴服务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物业管理和中介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 引自《北京晚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