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最新发布

北京城市竞争力研究

字号:      分享:
日期: 2010-07-26 10:38     来源: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课题摘要:本文通过北京与国内主要大城市竞争力的比较,阐明了北京城市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剖析北京城市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深入分析了北京城市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发展和制度建设等因素的综合体现,是城市参与区域或全球经济竞争的整体实力的综合体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首都北京新世纪的战略目标。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是在区域乃至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因此,研究北京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剖析北京城市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对于尽快实现新世纪的发展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一、北京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水平与结构特点

2001年,《北京与中国各主要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课题组[1]曾对北京等10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1999年统计数据的评价结果:北京的城市竞争力位居深圳、上海之后,列第三名,其它城市排名依次为:广州,天津,大连,苏州,杭州,武汉,成都。在进一步分析构成城市竞争力8大要素(经济实力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国际化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科学技术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竞争力、人力资本和社会环境竞争力)时,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和天津的排序也往往位居前列。鉴于深圳、上海、广州、天津城市竞争力的明显优势及其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我们以上述四城市为参照系,进一步对北京的城市竞争力进行跟踪研究。

(一)北京总体竞争力位次稳定

从1999年、2000年、2001年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的结果(见表1),5个城市总体竞争力的位次均没有变化,北京始终位于深圳、上海之后,广州、天津之前,居第三位。就现阶段而言,对北京城市竞争力形成压力的城市主要是深圳和上海。

表1    五城市三年综合得分表

 

深圳

上海

北京

广州

天津

1999

7.50

4.75

2.10

-3.81

-10.53

2000

6.69

5.89

2.95

-4.92

-11.42

2001

7.33

5.50

1.96

-3.71

-11.52

注: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时,数值为正数,表示该要素模块(支撑点或指标)在平均值以上;数值为负数表示该要素模块(支撑点或指标)在平均值以下。

 

(二)北京要素竞争力变化各异

1999年到2001年,北京城市竞争力总排名与其他4个城市相比位次没有变化,但从构成城市竞争力的八大要素看,呈现不同的特点。其中科技竞争力、人力资本和社会环境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一直位居前列;企业竞争力始终表现不佳,处于第四位;经济实力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略有起伏;国际化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则一降一升。

表2    北京八大要素模块位次变化表

 

 

1999

2000

2001

 

北京

上海

深圳

北京

上海

深圳

北京

上海

深圳

经济实力竞争力

4

2

3

3

1

5

4

1

3

产业竞争力

3

4

1

2

4

1

3

4

1

企业竞争力

4

2

1

4

2

1

4

2

1

国际化竞争力

2

3

1

2

3

1

3

2

1

政府竞争力

3

1

2

3

1

2

2

1

3

科技竞争力

1

2

4

1

2

3

1

3

4

基础设施竞争力

2

3

1

2

3

1

2

3

1

人力资本与社会环境竞争力

1

2

5

1

3

4

1

3

5

 

(三)北京城市竞争力优势明显但劣势更突出

从表2中三城市优劣势的特点来分析,北京的表现为:优势明显但劣势更突出。1999—2001年北京在科技竞争力和人力资本与社会环境竞争力方面均名列第一,但是企业竞争力、经济实力竞争力方面基本处于第四名的位置,产业竞争力基本处于第三名的位置,而且北京企业竞争力与深圳、上海相比差距较大,得分很低。作为核心竞争力要素的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表现不佳是北京城市竞争力排在深圳和上海之后的主要原因。从总体看,影响北京城市竞争力排名的主要因素是我们的优势项与上海、深圳差距不大,但我们的弱势项与上海、深圳差距却很大,得分很低;而深圳、上海却由于这种差异得分很高。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的设计原则是基于比较,对被评价城市做对比分析,城市间差异,城市间不同要素的差异及差异的大小直接影响城市竞争力排名,因此北京的排名才靠后。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北京申办奥运成功,现阶段北京社会经济必将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历史的机遇摆在我们面前,北京在短期内会缩小与上海、深圳的差距,相信会提升北京城市竞争力排名。

二、北京城市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

(一)科学技术、人力资本与社会环境竞争力位居首位

1.科学技术竞争力得天独厚

北京市作为首都,是一个特殊的经济体,拥有得天独厚科技优势,国家的很大一部分重点科研项目、攻关项目都集中在北京;国家的主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也集中在北京;一流科学家也大多数集中在北京。《2001年北京科技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北京地区承担的863计划、攀登计划、攻关计划和科技中小企业基金分别为629项、57项、1126项和97项,分别占全国的40.84%、61.29%、40.30%和11.12%;2000年北京地区两院院士为605人,占全国的52.9%。从构成科技竞争力的两个支撑点——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看,北京均占有绝对的优势,1999——2001年反映北京科技竞争力的14项指标中,除“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外,其余13项指标均排在前两位。显示出强大的科技实力。北京科技竞争力不仅与国内城市相比具有绝对优势,有的指标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见表3)。美国是国际上公认的科技发达国家,从反映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指标看,北京2001年的水平与美国九十年代中后期相比并不逊色。

表3    北京科技竞争力与美国对比表

 

北京

美国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6

2.6

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

8799

3676

每万人口专利申请数(件)

10.83

4.58

研究与开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

1.6

8

  

2.人力资本与社会环境竞争力优势明显

在反映人力资本与社会环境竞争力的11项指标中有3项指标排名第一,4项指标排名第二。北京作为首都,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优秀人才,其拥有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密度均大大高于其他城市。“每十万人口拥有大专以上人口”这一指标可以集中反映一个城市的人力资本基本状况。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北京市该指标值为16843,上海为10940,广州为9309,天津为9007,深圳为8060,北京的人力资本优势是其他城市不能比拟的。北京居民文化素质一直较高,2001年北京拥有高等院校61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中530所,初中502所,小学1960所。北京高等教育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每年都为北京及全国输送大批的高学历人才。其中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比全国水平高3.32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全国水平高2.03倍。随着北京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也不断完善。北京社会保障支撑点的竞争力在三年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进行国际对比可以发现(见表4),北京在人力资本与社会环境竞争力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大,有的指标甚至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

表4    北京人力资源与社会环境竞争力与美国对比表

 

北京

美国

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人数(人)

303

532

理工科大学生占大学生比重(%)

45.6

19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40

81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人)

3.8

2.6

人均拥有报纸份数(份)

618

47.4

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张)

5.3

4.0

(二)企业竞争力、经济实力竞争力落于人后

1.企业竞争力为最突出劣势

1999—2001年北京企业竞争力在5城市中一直居于第四位,是城市竞争力八要素中表现最差的一个要素。从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看,北京与排在前三名的深圳、上海、广州均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与深圳和上海相比,北京企业竞争力处于绝对劣势。2001年北京企业竞争力要素模块的得分为-1.58分,仅此要素模块,北京的得分就比排名第一的深圳低4.67分,比排名第二的上海低3.73分,而2001年北京城市竞争力总得分比深圳低5.37分,比上海低3.54分,如果不计算该要素模块,北京的城市竞争力得分将比深圳略低而高于上海,对比由此只有北京企业竞争力提高,北京城市竞争力才能真正提高。

从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四个支撑点看(见表5),除研究与开发支撑点在1999年处于第一的位置外,其余均处于后三位。表明与国内先进城市企业相比,北京的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落后、效益低下。

表5    北京企业竞争力排名表

 

企业经营状况

管理效率

公司绩效

研究与开发

1999

4

4

4

1

2000

5

4

4

3

2001

5

4

4

3

 

从北京企业竞争力表现最差的“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效率”这两个支撑点中的5个定量指标的发展速度看(见表6),五城市中,北京的发展速度低于天津和深圳,快于广州和上海,处于中间位置。说明北京企业竞争力有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可能。

表6    五城市企业竞争力指标发展速度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深圳

每个就业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7.49

15.09

 

4.39

 

14.91

 

9.86

总资产负债率

4.86

 

6.51

 

3.85

 

3.04

 

3.26

总资产报酬率

13.69

 

8.62

 

20.76

 

21.44

 

51.2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9.69

 

5.67

 

13.80

 

7.27

 

0.28

成本费用利润率

20.85

 

4.83

 

5.07

 

34.37

 

16.41

 

总平均速度

11.316

 

8.144

 

9.574

 

16.206

 

16.202

 

2.经济实力竞争力表现不佳

经济实力竞争力反映一个城市经济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由“综合经济实力”、“投资与金融”、“消费”、“生活成本”等四个方面组成。1999年、2000年、2001年,北京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力排名均在第三、四名徘徊,从总体看,落后于上海、广州和深圳。经济实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其他要素状况的集中体现。经济实力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在经济竞争力中表现比较好的是“投资与金融”和“消费”支撑点,“消费”在三年中均排名第一,“投资与金融”1999年列第一,2000年、2001年列第二,说明北京经济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影响经济竞争力排名主要是“综合经济实力”和“生活成本”支撑点。三年间“综合经济实力”一直排名第五,“生活成本”1999年、2001年排名第五,2000年排名第三。

从“综合经济实力”看,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在五城市中排名第二,但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三年中均排名最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五城市中列第四。纵向对比,“九五”期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但横向对比表明,北京市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慢于国内其他大城市,在短期内快速提升经济总量是当务之急。

从“生活成本”看,北京的物价水平不仅是五城市中最高的,在全球城市中物价水平也处于高位。跨国人力资源顾问公司Mercer公司公布的全球生活指数调查显示,在全球144个城市中,北京生活指数列第四,影响北京生活指数的最主要原因是北京房地产价格偏高。较高的物价水平使得北京人民生活成本比其他大城市要高,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发展是制约因素。

(三)其他竞争力要素的优势和劣势

1.产业结构先进,生产力水平低

产业竞争力体现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产业生产力水平,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生产力水平”两个方面来反映。

北京产业竞争力在1999年、2001年排名第三位,2000年排名第二位。影响北京产业竞争力排名的主要是“产业生产率水平”不高,三年间“产业生产率水平”均处于第四位,生产力水平低下,效率差是北京产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值得称道的是,随着“首都经济”的战略发展,北京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五城市中名列第一,2001年该指标值为60.5%,已达到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等国八十年代初期的水平,与1995年世界平均水平(61.6%)接近。而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分别为:50.69%、54.49%、46.57%、46.31%,北京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方面优势明显。

2.旅游产业优势明显,出口有待提高

国际化竞争力体现一个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程度及参与世界经济和贸易的综合实力。从“开放程度”、“进口”、“出口”、“对外合作与交流”和“旅游”五个方面反映。

北京国际化竞争力排名1999年、2000年列第二位,2001年列第三位。北京在“开放程度”和“旅游”方面做得比较好,“旅游”在1999年、2000年列第一位,2001年列第二位;“开放程度”三年均列第三位。作为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来自国外的旅游收入”及“来自国外的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均居五城市之首。北京国际化竞争力的劣势主要在“出口”,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连续三年列五城市最后,“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1999年列第四,2000年、2001年列第五,说明北京作为中国与国际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国际化程度上,与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3.政府财政调控能力强,但政府管理效率差

政府管理竞争力反映政府政策对城市竞争力积极影响的实力,由两个方面构成:“政府财政收入”和“政府效率”。

北京政府管理竞争力的排名1999年、2000年排名第三,2001年排名第二。从影响因素看,“政府财政收入”三年均排名第一,而“政府效率”的排名1999年列第五,2000年、2001年列第四,可见北京政府财政调控能力较强,影响政府管理竞争力的主要是政府效率差。在“政府效率”中,北京“政府雇员占总就业的比重”这一指标排名一直是五城市最高的,当然,北京作为中央政府所在地,政府雇员比重偏高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如果不考虑中央政府的因素,北京市地方政府中政府雇员占总就业的比重这一指标仍是五城市之首,而且比重更高,就不能不说明北京市政府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此外,在调查指标中,“政府透明度”、“政府办事效率”这两个指标的排名均居第四,说明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4.基本基础设施发达,信息化建设和环境保护有待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竞争力体现城市基础设施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维护城市正常运转的能力,有三个影响因素:“基本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竞争力在三年间均排名第二,从影响因素看,“基本基础设施”排名均在首位,说明北京基础设施实力雄厚;而“信息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在1999年排名第四,2000年、2001年排名第三,说明北京基础设施建设竞争力的劣势主要集中在这两方面。

三、北京城市竞争力的主要问题

(一)北京城市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在于效率低下

在城市竞争力的107个指标中,有一些是总量指标,一些是速度指标,一些是比例指标,还有一些是效益指标。北京在总量指标,比例指标和速度指标中表现良好,但效益指标往往排名靠后(见表7),表明效益低下是北京城市竞争力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北京作为首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资金方面一直是比较充裕的,1999年至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和金融机构贷款与GDP的比例这两个指标一直在五城市中居于首位,大规模的投资和贷款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连年以两位数增长。但是北京城市竞争力一直没有质的飞跃,归其原因根本就在于效率低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北京经济增长进一步由粗放转向集约是北京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

表7    北京效益指标排名表

 

1999年排名

2000年排名

2001年排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

4

4

每个就业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

4

4

第一产业生产率

2

2

2

第一产业生产率

3

4

4

第一产业生产率

4

4

4

总资产负债率

4

3

3

总资产报酬率

5

5

5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5

5

5

成本费用利润率

5

4

5

政府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

5

5

5

 

(二)企业竞争力弱导致产业竞争力不强,同时对综合竞争力构成威胁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良性运转的关键。企业是经济的载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所以企业竞争力被称为核心竞争力。各种要素禀赋优势只有通过企业有效的组织生产,才能转化为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如果企业组织生产的效率不高,纵然有要素禀赋的优势,也不能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反而是要素投入越多,浪费越严重。北京的企业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北京企业竞争力弱,不仅表现在经济效益不佳,赢利能力差,同时也表现在企业形象不佳,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差。在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有一类是软指标,也就是调查指标,在反映企业形象和管理者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5个软指标,北京的排名在五城市中均在后两位,其中“公司对顾客的重视程度”列第五位,“对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强弱”、“管理人员社会责任感大小”及“公司得到公众信任的程度”均列第四位。企业在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内的企业创新。综观国际上成功的企业,尽管其成长途径千差万别,主营领域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而北京的企业在这方面有明显的不足。近年来北京一直在进行企业改革,为了迎接市场竞争,建立了新的企业制度,锻炼和培育了一批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大型工业企业、公司或集团,其中“联想集团”和“北京诺基亚通讯有限公司”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但北京还应培育出更多的能适应市场竞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北京的企业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有所改善。

企业竞争力弱,是导致北京的产业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因为企业竞争力差,使得北京的产业生产率水平低,这点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2001年北京第二产业生产率为4.773万元/人,在五城市中排名第四,仅为排名第一的上海的62.8%;北京第三产业生产率为5.037万元/人,在五城市中也是名列第四,仅为排名第一上海的71.3%。

企业竞争力之所以被称为是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它是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要提高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必须要有强大的企业竞争力做支撑。对北京而言,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三)科技和人才的优势与落后的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

北京在科技和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但是这种潜在的竞争力优势并没有为企业带来根本的改变,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北京的科技和人力资本的优势之所以强,是借助了中央在京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其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大部分在中央机构,北京的企业科技力量并不雄厚。根据2000年全国R&D清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为33.57亿元,仅为上海的1/3;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28%,仅为深圳的64.6%;工业企业申请专利1133件,仅为上海的55.1%。我们应当有清醒的的认识:北京的企业在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中均不占有优势。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企业仅能维持,占5%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北京的大多数企业处于维持状态。增加企业科技投入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北京企业科技竞争力不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政府科技投入力度不够。在反映北京科技竞争力的指标中,只有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这一指标排名靠后,1999—2001均排在第五名,可见北京市政府投入明显不足。2000年中央政府对北京地区的科技投入是168.3亿元,而地方政府对北京地区的科技投入仅为12.7亿元。中央政府科技投入都是站在全国的角度,不可避免地要忽略地区特性。而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却是站在北京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能全面考虑北京特点,有针对性地投入。地方政府科技投入不足,是北京企业科技实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四、提升北京城市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提升城市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无所作为,相反从政府管理科学化的角度看,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一)以申奥成功为契机,加快北京现代化步伐

 “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北京作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小康标准,北京在1993年已经基本达到小康社会的标准,2001年北京人均GDP已经达到3086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进入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发展,对北京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现在市政府提出北京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是要以国际标准来定位首都经济,给北京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我们的另一份研究成果,北京距基本现代化标准差距最大的就在于经济总量低,其中人均GDP只达到基本现代化标准的45%。1999年世界各国人均GDP平均水平为4890美元,美国更是高达30600美元,北京的人均GDP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3。经济的落后对北京城市竞争力发展后劲是明显的障碍。加入WTO后,北京面临的竞争由国内城市竞争转化为全球性竞争,主办奥运会也要求北京建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转变北京经济增长方式,扩充北京经济总量,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从而才能提升北京城市竞争力。

(二)增强北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科技和人力资本竞争力是一种潜在的竞争力,北京科技和人力资本竞争力优势明显,说明北京城市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潜能。但当这种优势没有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就不能对北京经济建设产生作用。我们应借助中央在京单位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同时加大地方科技投入力度,增强北京企业创新能力。政府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在北京支柱产业的选择上,要采取多样化的原则,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医药业、流通业、文化产业和汽车工业等符合北京的城市特点的产业,提升北京企业竞争力,从而提升北京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水平。

(三)推进制度创新,加快市场化进程

深圳和上海浦东的快速发展都表明,制度创新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从现有情况看,北京在制度创新方面与上海、深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影响北京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北京实现制度创新的重点是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快企业改革。

 

 

课题组成员:李萍  刘黎



[1]该课题组建立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大要素模块,25个要素支撑点、107项评价指标。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建设意见 法律声明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  邮编:101118
统一对外咨询电话:010-55535000(北京市统计局)
010-55533518(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010-56249676(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承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发展促进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2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27  京ICP备05007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