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最新发布

2007年北京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字号:      分享:
日期: 2008-01-21 13:57     来源: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首都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

  一、人口增长呈加快趋势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6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万人,是2001年以来人口增加最多的一年。其中,户籍人口1213.3万人,增加15.7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增加36.3万人。城镇人口1379.9万人,增加46.6万人;乡村人口253.1万人,增加5.4万人。全市城镇化率84.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人口分布向城市功能拓展区转移趋势明显,城市核心区人口增长压力仍较大。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密度995人/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2人。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区22394人/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86人;城市功能拓展区6312人/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249人;城市发展新区709人/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4人;生态涵养发展区200人/平方公里,比上年下降2人。

  二、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1.GDP总量突破9000亿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2.3%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0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增幅低于上年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2479.3亿元,增长12.6%,其中工业增加值2053.3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6425.6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1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1.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增长23.1%,教育增长12.5%,增幅均高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

  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72.8亿元,增长13.1%;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55.6亿元,增长25%。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第二产业贡献率为29.7%,第三产业贡献率为7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27.8:70.9变化为1.1:27.5:71.4。

  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5604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737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

  2.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企业利润大幅提高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14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增幅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134.8亿元、601.1亿元、309.3亿元和135.2亿元,分别增长14.5%、30.4%、44.6%和32.2%。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6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3%,同比提高5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第三产业企业实现利润2768.8亿元,增长2.4倍。

  3.万元GDP水耗、能耗继续下降

  全市万元GDP水耗为38.6立方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9.6%。全市总用水量34.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其中生活用水14.2亿立方米,增长3.6%;工业用水6亿立方米,下降3.2%;农业用水12.6亿立方米,下降1.6%。

  1-3季度,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718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5.16%。

  4.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增幅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3656.7亿元,增长18.5%;农村投资309.9亿元,增长8.7%。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二产业投资484.1亿元,增长33.3%,其中工业投资477.7亿元,增长33.4%;第三产业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3465.8亿元,增长15.8%。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幅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8.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9.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4%。

  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下降。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0.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面积继续下降。全年商品房(含现房和期房)销售面积2176.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5%,其中,销售商品住宅1731.5万平方米,下降21.5%。年末,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1136.2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9.3%,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411.8万平方米,下降16.7%。

  5.内外贸易较快发展

  消费品市场旺销。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增幅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吃、穿、用、烧类实现零售额931.8亿元、356亿元、2185.1亿元和327.3亿元,分别增长14.5%、13.8%、18.7%和6.5%。

  全年销售机动车79.8万辆,比上年增长11.8%。其中,销售新车44.3万辆,增长13.2%,增幅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销售旧车35.5万辆,增长10%。

  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发展。据海关统计,北京地区全年进出口总值192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增幅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89.2亿美元,增长28.9%,增幅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进口1440.3亿美元,增长19.9%,增幅比上年回落7.1个百分点。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3%,增幅比上年回落17.8个百分点。

  出入境旅游增长加快。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3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增幅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外国人382.6万人次,增长13.1%;港、澳、台同胞52.9万人次,增长1.6%。全市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3.7%。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2%。国内旅游收入1753.6亿元,增长18.3%。

  全年出境游人数达10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5%。

  总体上,全市经济发展的态势是好的。但也存在市场价格上涨较快的问题,特别是物价和房价问题显得比较突出。

  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4%,涨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2%,非食品价格下降0.4%;消费品价格上涨2.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10%低收入层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高于上年4.4个百分点。从食品价格上涨的构成来看,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8.7%;菜类价格上涨9.8%;油脂类价格上涨17.3%;蛋类价格上涨18.6%。

  商品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1.4%,涨幅高于上年2.6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房价格上涨11.8%,二手房价格上涨10.2%。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2.8%,高于上年3.2个百分点。其中,普通住宅上涨14.4%,高档住宅上涨10.3%,分别比上年提高3.2个和3.8个百分点。

  三、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加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89元,比上年增长1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其中,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5元,增长1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59元,比上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其中,20%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3783元,增长15.5%。

  2.就业形势稳定

  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4%,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低于调控目标0.66个百分点。当年全市共安排20.03万名失业人员就业,9.69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全部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3.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671.7万人、783万人、535.3万人和609.2万人,比上年末净增67.6万人、103.5万人、53.1万人和143.9万人。全市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万人,覆盖率为36.6%,高于上年7.3个百分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6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5万人,参合率为88.9%,高于上年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见下表)。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4.8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7.8万人。


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变化情况

                            单位:元/月

    

2007

2006

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

422

39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30

310

职工最低工资

730

640

基本养老金平均增加水平

150

120

 


  4.公共财力进一步向教育、医疗和保障性住房倾斜

  政府大力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杂费全部免除,71.05万学生受益。出台“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财政补贴4亿元,将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学生儿童等人员纳入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146.36万人。随着政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支出出现积极变化。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教育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5.7%和8.4%,比上年分别下降0.8个和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为8.6%和9.4%,比上年分别下降1.3个和0.4个百分点。

  分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1-11月,全市经济适用房实现供地416公顷,“两限普通商品房”实现供地226公顷,分别完成年度计划供应量的189%和126%。年末全市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达到7598户,比上年末增加2168户。

  5.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

  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公共交通票价降低。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142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8公里。地铁五号线建成通车,全市轨道交通在建里程达102公里。奥运会时,地铁10号线一期、机场线、奥运支线将建成通车,届时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200公里。自2007年1月1日起,全市公交普通IC卡乘公交4折,学生卡2折;2007年10月7日开始,轨道交通实行全路网单一票制,票价为2元/人次,北京成为全国公交票价最低的城市。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全市城八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4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城八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7%(按产生量计算),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6.48%,分别比上年提高3.37个和18.95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46天,比上年增加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7.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继续实施“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三项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3.93万盏,搭建吊炕26.8万铺;完成了10万农户厕所改造任务,建设175座公厕;解决了43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完成400公里的乡村道路改造任务,完成农村街坊路硬化工程208万平方米;新建、开建农村客运站共22个,开通、调整村村通公交线路30条,解决94个行政村近6万村民坐车难问题,全市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5%。

  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民生的改善,以及奥运的筹备建设,增强了百姓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了社会和谐。据测算,2001-2006年我市和谐社会总指数年均增长2.47%;2006年北京市和谐社会总指数115.77点,比上年提高2.07点。市民对未来和谐社会建设充满信心,我市和谐社会建设正稳步推进。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建设意见 法律声明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  邮编:101118
统一对外咨询电话:010-55535000(北京市统计局)
010-55533518(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010-56249676(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承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发展促进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2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27  京ICP备05007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