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召开2022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发布了2022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并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卞晶一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以下为答记者问内容。
北京日报记者:请问发言人,刚才您通报了2022年北京的主要经济数据,对于这一年北京经济的表现您是如何评价的呢?另外对于2023年北京经济的发展您有一个什么样的展望?谢谢!
朱燕南:谢谢你的提问。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看2022年北京经济,还有一个是怎么判2023年北京经济。我们先回顾一下去年经济发展的情况,借用近两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的两句话做一个描述:
第一句话是“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这句话是出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应该说去年我们的经济发展确实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国内经济发展“三重压力”,以及疫情散发多发等超预期因素的影响,对于北京还有高基数因素的影响。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全市上下迎难而上,沉着积极应对,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的政策和接续政策,助企纾困、援企稳岗、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着力稳定经济大盘,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二句话就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句话应该大家都非常地熟悉,这是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要求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应该说这八个字贯穿于2022年北京经济工作始终,而且取得了成效,成绩来之不易。成效和成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表现是总体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和大家一起看看几个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经济增长,去年北京经济发展确实有波折、也有困难,但是恢复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全年的GDP总量超过了4.1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0.7%。第二个指标是就业,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均值4.7%,运行在5%的年度调控目标之内,虽然个别月份出现了阶段性上升,但是从年内总体情况来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第三个指标是价格,全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比上一年上涨了1.8%,这是一个温和上涨的态势。
第二个表现是发展质量在继续提升,有三个特点比较突出:
第一个特点是结构优化对于经济恢复发挥了重要支撑。从产业结构来看,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这是我们北京的优势行业,它们占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54.8%。从需求结构来看,有效投资在稳步增加,在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有一项是反映实物工作量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还有一项是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购置投资,这两项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去年达到了55.7%,是近5年的最高水平。同时,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了一个快速增长,刚才在通报数据的时候也说了具体的情况。去年消费受疫情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但我们也看了看内部结构的情况,应该说消费升级的趋势没有改变。在刚才通报数据的时候大家可能也看到了,像新能源汽车、文化办公用品、金银珠宝这几类反映升级类消费的商品零售额是保持增长的。
第二个特点是新兴动能在成长壮大。一方面,企业的研发创新保持活跃,大中型重点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中关村企业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了2成以上。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在加快发展,在这儿跟大家报一下数字经济增加值的情况: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7330.2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4%,占GDP的比重41.6%,同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
第三个特点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应该说全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疫情防控中,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从就业、价格、居民收入这三个主要的民生指标来看,我们的民生领域是基本稳定的。
应该说2022年在我们的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全市着力稳定经济大盘,同时也没有放松高质量发展,而且正是因为我们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经济恢复、应对挑战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现在已经是进入到了2023年,从今年的经济发展来看,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经济发展仍然面对压力,仍然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经济加快恢复的有利因素、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加。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为今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会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全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不断增强。
从北京来看,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市“两会”为今年的北京经济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思路和任务。近几年,我们北京的经济发展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表现出一些压力,但同时也呈现出比较强的韧性和潜力。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的阶段,还有我们一系列的稳增长相关政策措施继续发挥效果,相信2023年北京经济将会整体好转,发展质量也会进一步提升。
谢谢!
中新社记者:中新社记者提问卞晶副总队长。刚才通报了2022年北京全年的CPI数据,您如何看待CPI保持温和上涨,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和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您对于下一阶段的CPI走势有何研判?谢谢!
卞晶:好,谢谢你的提问,2022年面对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和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北京市积极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全年CPI保持了温和上涨的态势。刚才朱局长也通报了,同比上涨1.8%,这个涨幅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同时在四个直辖市当中我们也是最低的。
从主要类别来看:
一是保供稳价措施有力,我们食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抑制。2022年5月份开始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提高,我市积极应对,通过采取引导企业产销对接,强化货源的调度等一系列措施,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从10月份开始回落,全年食品价格上涨3.9%。在主要的食品当中,猪肉价格下半年以来受产能持续去化和需求增加的影响,也进入了上行通道,市委市政府及时加大储备肉的投放力度,引导养殖企业增加出栏量,有效地缓解了价格持续上行的趋势。11月、12月价格环比都是下降的,全年猪肉价格下降了6.9%。鲜菜价格上半年受到不利天气以及主产区疫情和运输成本增加等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价格也出现了上涨,市、区两级政府积极拓宽货源渠道,加强农产品的绿色通道的服务保障,确保进京物流运输畅通,来稳定市场的供应。从8月份开始,鲜菜价格同比涨幅总体回落,全年鲜菜价格上涨1.2%,涨幅比上年回落了6.6个百分点。
二是市场需求下降,服务价格涨幅回落。2022年受疫情多发散发的影响,我市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等领域的市场总体需求不足,全年服务价格上涨0.7%,涨幅比上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其中像租赁房房租的价格上涨0.6%,涨幅回落了0.7个百分点,家庭服务的价格上涨2.9%,涨幅也是回落了0.8个百分点。在外住宿类价格上涨1.9%,这个涨幅也是和去年持平。
三是供给端成本提高,工业消费品价格有所上涨。2022年受到原油、铜铝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市工业消费品价格全年上涨了2.6%,这个涨幅比上年扩大了1.2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价格在一年内一共上调了14次,下调了10次,分别上涨了21.4%和23.3%。另外部分家电以及建材价格延续上涨的态势,灶具炉具、热水器,还有抽油烟机等家电的价格分别上涨了9.9%、5.6%和4.3%。
从下阶段形势来看,虽然我们仍然面临着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的整体向好,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形势总体向好,加之我市在畅通物流、加强政府储备、调节等方面的措施持续发挥作用,应该说我市CPI仍然具备了保持平稳运行的坚实基础。
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凤凰卫视记者请问发言人,北京一直在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我想知道在研发创新方面北京去年的情况如何?谢谢。
朱燕南:谢谢你的提问。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既是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之一,也是“五子”联动的其中“一子”。关于去年研发创新的情况,刚才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是简单提到了一些,在这里也是结合我们调查汇总的数据,再给大家多介绍一些情况。
从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去年应该说一方面企业的研发创新是保持活跃的,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科创中心建设的主平台、主阵地都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先看一下企业研发创新的情况,也是跟大家通报一些相关的数据。1-11月份,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3311.7亿元,同比增长10%,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7.8%,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应该说,面对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还有国内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以及疫情的冲击,企业创新意识在进一步增强,通过加快研发创新增强实力、竞争力,抵御风险。有几个行业研发费用增长是比较快的,一个是医药研发企业,研发费用增长了30.6%。第二个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研发费用增长了29.7%。还有一个是专用设备制造业,研发费用增长了13.9%。
另一方面,就是科创中心建设的主平台、主阵地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我们先看“三城一区”,在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当中,“三城一区”企业的占比接近7成。再看中关村,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当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86.7%,同比提高了4.2个百分点,中关村企业的技术收入1.6万亿元,增长11.4%,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21.7%,同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研发创新促进了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也加快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进程。刚才我也是通报了去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的情况,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在进一步提升。
通过这些数据,我想大家都能够看到,北京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既是我们恢复经济的一个重要动能,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是问给卞晶副总队长的。从数据来看,今年北京的居民收入和就业情况是总体稳定的,请问主要的支撑点是什么?下一步我们对今年(2023年)的就业和收入有一个怎样的研判?请您分析一下。谢谢!
卞晶:谢谢你的提问。2022年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经济、保民生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了一揽子的稳就业、促增收的政策和接续的措施,政策的组合拳效能应该说是持续显现,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是4.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3.2%,实际增长是1.4%。应该说居民就业和收入形势是总体稳定的,主要是得益于各项政策的有效带动。
从就业方面来看,稳就业政策发力支撑了就业市场的平稳运行。1-4月,随着“春风行动”和“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地显效,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在持续发力,劳动力市场平稳应对了季节性因素和春季求职热潮的影响,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均值是4.5%。5月份受到疫情散发多发以及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的影响,城镇调查失业率也出现了短期的上升,但是在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等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以及“民企招聘月”,还有北京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这些活动的推动下,下半年以来我市就业基本面整体改善,城镇调查失业率从6月份起就呈现了回落的态势。从全年来看,城镇调查失业率走势总体稳定。
从居民收入方面来看,多项增收政策带动了收入保持增长。一是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发挥了支撑作用。稳定的就业是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的基础,2022年,在我刚才介绍的这一揽子稳就业政策的带动下,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当中占比超过6成的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了4.6%,拉动居民收入上涨2.8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8成,继续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同时,我市也持续加大了财政投入,先后出台了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标准等等这些措施,带动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增长2.6%,拉动居民收入上涨了0.5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2022年我市制定并落实了《关于促进本市农民增收的若干措施》,通过资金补助,鼓励利用社会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了6.4%,这个是快于城镇居民2.0个百分点。另外,我市也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帮扶,探索农村资源与社会资本的对接,加快集体土地的流转,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也同比增长了3.3%,也是快于城镇居民3.9个百分点。在上述措施的作用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是同比增长了4.4%,快于城镇居民1.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收入比是2.42,比上年缩小了0.03。
从下阶段来看,随着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出台助企纾困、就业专项行动等等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整体好转,将有效地促进就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进而也带动居民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