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最新发布

聚力民生福祉 再谱发展新篇 ——“十四五”时期北京民生领域发展综述

字号:      分享:
日期: 2025-09-30 09:12     来源: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优先位置,推动民生事业实现了全方位、系统性的进步,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生基础。


一、政策保障促就业结构优化协调,民生基础持续稳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时期,北京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就业规模保持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平稳运行,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就业结构更加优化,进一步稳定了市场预期,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基础。


就业基本盘展现韧劲。2021-2024年,北京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度均值分别为4.3%、4.7%、4.4%和4.1%,2025年上半年均值4.1%,始终处于5.0%的“十四五”预期目标之内。北京常住就业人口突破1100万[1],年均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7万人[2],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北京坚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4年,北京三次产业常住就业人口比例由2020年的2.4:16.7:80.9优化为2024年的2.1:15.8:82.0[3],服务业吸纳了更多劳动力,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协调。


就业保障持续加强。北京稳步提高就业人员社保待遇水平,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顺利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取得成效,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24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4]、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829.4万人、1437.4万人和1388.1万人,较2020年末分别增加149.4万人、119万人和120.9万人。保障标准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20年的每月1170元提高到2025年的每月1480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2020年的每月2200元提高到2025年的每月2540元,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北京先后出台《北京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项行动,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搭建“北京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实现100%帮扶。


二、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共同富裕步伐更加坚实


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是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十四五”时期,北京坚持将促进居民增收作为民生改善的重要着力点,通过拓宽增收渠道、优化分配格局等政策措施,多措并举推动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北京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更趋多元,增收动能持续增强,城乡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北京通过不断加大稳定就业和促进增收各项惠民政策力度,实现了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1-2024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4.4%)。与2020年相比,居民收入由6.9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8.5万元,四年间连续突破两道万元大关。分结构看,工资性收入“压舱石”作用持续巩固。2021-2024年,北京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速达到7.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0%以上。转移净收入成为“重要支撑”。2021-2024年,北京居民转移净收入年均增长3.2%,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保持在20%以上,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13.0%,居民获得感与安全感得到切实增强。


城乡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持续快速增长。2021-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7.2%,快于城镇居民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1:1稳步降至2024年的2.32:1,低于全国同期水平(2.34:1),且连续七年保持缩小态势,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和惠民政策精准施策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为促进经济民生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保障首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北京以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为目标,加强耕地保护,安排生产补贴,调动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推动粮食生产稳中有进、持续向好。与2020年相比,北京粮食播种面积从73.3万亩扩大至2024年的141.3万亩,增长92.7%;粮食总产量从30.5万吨增加至2024年的57.6万吨,增长88.8%。畜禽养殖结构持续优化。2021-2024年,按照生猪存栏400头以上的标准测算,北京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99.0%以上,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较高。


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北京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打造智能连栋温室、智慧化养殖、智慧管理平台等都市现代农业生产场景。科研攻关,大力推进蛋鸡种业科技研发、技术推广,自主研发的蛋鸡“京”系列全国市场占有率超50%,“沃德188”填补白羽肉鸡品种空白。质量兴农,着力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末,全市通过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主体共521家,认证产品总数1922个,认证产量42.1万吨[5],“昌平草莓”“北京鸭”等一批“京字号”农特产品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四、消费市场平稳有序,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促进消费市场供给与需求总体平衡,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升,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涌现,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居民消费价格平稳运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北京始终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断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和价格调控体系,积极应对生活必需品价格波动,市场供需总体稳定。2021—2024年,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各年同比涨幅在0.1%-1.8%之间,年均上涨0.8%。其中,保供稳价工作持续发力,百姓“菜篮子”“米袋子”供应充足,食品价格年均下降0.1%。供需稳定基础上,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强。与2020年相比,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38903元增长至49748元,年均增长6.3%。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20年的21.5%下降至2024年的20.4%。消费结构向服务化、品质化方向加速转型,交通通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享受型消费领域表现活跃。2021-2024年,北京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0%,增速高于生存型消费4.1个百分点。2024年,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36.9%,达到近年来新高。


服务消费焕发活力,消费增长亮点纷呈。随着文化、旅游、健康等产业蓬勃发展,居民服务领域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服务价格持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2021—2024年,北京服务价格年均上涨1.0%。服务性消费逐渐成为北京消费市场的主要拉动力。2021—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7.7%,比商品性消费快3.2个百分点,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58.6%,较 2020 年提高 2.9个百分点,比商品性消费高 17.2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其中,在新式茶饮、主题餐厅等新业态蓬勃兴起以及文旅融合体验式新型消费的推动下,北京居民在外饮食支出实现翻倍,年均增速达到19.6%,电影话剧演出票务支出、景点门票支出年均增速均超20%,成为消费新亮点。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各项民生指标稳中有进,重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面向未来,北京仍将坚持首善标准,聚焦“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不断破解民生难题,补齐民生短板,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朝着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稳步迈进,努力让首都市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注:


[1]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2]数据来源:北京市人力社保局。


[3]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信息,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分项合计不等于100%


[4]数据来源:北京市人力社保局。


[5]数据来源: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十四五.png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建设意见 法律声明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  邮编:101118
统一对外咨询电话:010-55535000(北京市统计局)
010-55533518(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010-56249676(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承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发展促进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2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27  京ICP备05007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