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头条新闻

奋楫笃行谋发展 步履铿锵向未来 —2017-2021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字号:      分享:
日期:2022-06-13 16:15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圆满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精心筹办和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力推动首都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经济实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18年突破3万亿元,2021年超过4万亿元(为40269.6亿元),从2万亿(2013年)到3万亿历时5年,从3万亿到4万亿仅用3年。人均GDP在2017年突破2万美元,2021年超过2.8万美元,继续居各(省、区)市首位。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2021年接近6000亿元。


图1  2017-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片1.png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产业高端化特征更加明显,数字经济比重由2017年的36.3%提高至2021年的40.4%,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均在1/4左右(二者有交叉),文化产业成长壮大,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成,稳居全国第一。消费结构持续升级,2017-2021年服务性消费年均增长8.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5.7个百分点;2021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6.3%,较2017年提高18.7个百分点。新基建加快布局,202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9.1%,比2018年提高3.4个百分点。对外贸易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0438.4亿元,与2016年相比年均增长10.3%,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比重均保持在4成以上(二者有交叉);服务业扩大开放成效显著,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1]的比重接近3成。


图2  2017-2021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图片2.png


图3  2017-2021年网上零售额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图片3.png


创新引领作用更加突出。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6.44%,比2016年提高0.9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为16%,提高1.8个百分点,占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25.4%,成为国家原始创新的核心力量。创新投入增加带动创新产出丰硕,2021年专利授权量19.9万件,比2016年增加近1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比重达到39.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5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十倍。创新辐射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7005.7亿元,是2016年的1.8倍,其中流向外省市占比62.1%,提高11.4个百分点。


图4  2016-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及占GDP比重

图片4.png


经济发展效率明显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由2016年的22.5万元/人提升至2021年的31万元/人以上。能效水平稳居全国省级地区前列,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6762.1万吨标准煤,比2016年减少154.6万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万元GDP能耗0.21吨标准煤,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二、区域功能调整优化,新空间格局加快构建


以区域功能定位为指引,积极推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聚焦重点示范园区和优势产业,强化高端功能集聚,新空间格局加快构建,重点区域带动显效。


新空间格局加快构建。核心区强化政务、文化功能,“大戏东望”“故宫以东”等特色品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以“文化共享”空间[2]探索新时代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模式2021年末常住人口占全市的比重由9.7%下降到8.3%,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较2018年高点下降10.9%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比下降7.5个百分点,区域集中了全市9成以上的高技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GDP占全市的比重超7成“多点”区域制造业链条较为完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超4成高技术制造业、超5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在这里产生。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逐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地区生产总值占比由2016年的2.8%提升至3.0%常住人口占比由6.6%提升至8.4%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各区森林覆盖率均在48%以上,乡村旅游总收入保持在10亿元以上。


重点功能区呈现集聚效应。高端产业功能区[4]占据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2021年实现增加值2.2万亿元,占全市GDP的53.6%,比2016年提高5.3个百分点。特色功能区加快建设,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形成“体育+”“科技+”协同发展产业格局,截至2021年底,首钢主厂区入驻企业110余家,其中“体育+”产业占比超1成,“科技+”产业占比超3成。丽泽金融商务区着力打造数字金融科技示范园,域内注册企业727家,新兴金融企业占比超过一半。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聚焦发展生命健康、航空服务保障、枢纽高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域内注册市场主体2384家。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着力打造副中心高端功能区,2021年商务服务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超7成。“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2021年R&D经费内部支出及R&D人员均占全市的5成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成以上。


图5  2017-2021年高端产业功能区增加值及占GDP的比重

图片5.png


三、城市更加和谐宜居,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紧扣“七有”“五性”改善民生福祉,积极稳定就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环境更优美交通更便捷。持续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推动“一微克”行动,2021年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值分别较2016年下降70%、45.8%、54.8%和40.2%,大气污染治理经验被纳入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滚动实施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42.3%提高至2021年的44.6%;大力建设城市休闲公园,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6.8%。交通出行更加便捷,2021年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783公里,市郊铁路开行近400公里,分别比2016年增加36.4%和3倍;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由2016年的71.0%提高至2021年的74.0%。


图6  2017-2021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图片6.png


图7  2017-2021年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图片7.png


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全国领先。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占比15.9%,较2016年提高2.1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园率90%,普惠率达到88%,小学、初中就近入学率均保持在99%以上,顺利实施中高考改革,稳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组建家庭医生团队5518个,签约服务满意度89.1%,高于2018年12.2个百分点[5],每千常住人口医院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由2016年的5.06张、4.64人,增加到2021年5.59张和5.64人。构建“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6],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从无到有累计建成运营1000余家,中心城区基本实现照料中心全覆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组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0万余项次,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口比例超过一半,累计建成1910处多功能场地、216公里健走步道。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全市从业人员由2016年末的1220.1万人扩大到2020年的1259.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内。就业人口素质继续提高,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6年,比2010年提高0.9年。


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整合各类救助政策,低保标准从2016年的800元/月提高到2021年的1245元/月。率先建成城乡统一、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21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725.1万人、1486万人、1359万人、1307.2万人和1082.7万人,比2016年末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91万人和400.8万人。


居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8年超过6万元,2021年达到75002元,2017-2021年年均实际增速为5.4%,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3%,快于城镇居民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人均消费支出由2016年的35416元增加到2021年的43630元,其中服务性消费占比自2016年以来超过一半,2021年为57.1%。


图8  2017-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图片8.png


四、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大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纵深推动区域协调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实推进。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深入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7年以来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871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644个,集中疏解任务基本完成。常住人口自2017年以来逐年减少,2021年末为2188.6万人,比2016年末减少6.8万人。


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重大产业合作项目带动下,2014年以来河北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2.9万个、产业活动单位1.1万个,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在津冀两地分支机构累计9000余家,区域第三产业比重由2013年的58.1%提高到2021年的64.9%。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2021年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36.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2.3%。“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设,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扎实推进,组建16个京津冀高校创新发展联盟,成立14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总数达到485家。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


主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与河北省签署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8个重点合作领域及一批先期支持项目。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雄安进入北京1小时交通圈;截至2021年6月,北京企业转移雄安新区累计注册3756家,中关村科技园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园,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在雄安设立分支机构达到142家。16家市属国企主动参与、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


回首来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北京因时乘势、奋楫笃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展望前途,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北京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挑战与机会机遇并存,需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首都工作特点,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首善标准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注释:


[1]对外贸易总额为货物进出口总额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之和。


[2]“文化共享”空间是指利用多样的空间组合,分散式的基础建设布局,实现历史名城建筑共生、居民共生与文化共生。


[3]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2020年数据。


  [4]高端产业功能区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融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商务中心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


  [5]签约服务满意度指标于2018年开始统计。


  [6]“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是指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构建市级指导、区级统筹、街乡落实、社区参与的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老年人在周边、身边、床边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关于我们站点地图建设意见法律声明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  邮编:101118
统一对外咨询电话:010-55535000(北京市统计局)
010-55533518(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010-55533990(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承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发展促进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2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27  京ICP备05007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