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整体恢复放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8.6亿元,同比下降3.3%,部分消费领域受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竞争优势减弱等因素影响表现不佳,但部分升级类和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增长,线上消费模式增势较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
一、部分升级类和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增长
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商品类值中,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时尚娱乐类商品表现较好,分别实现零售额213.2亿元和5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绿色智能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分别实现零售额128.1亿元、98.2亿元和16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9%和1.4%;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271.2亿元和1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和3.2%。但汽车类、通讯器材类等商品零售额仍呈降势。
二、线上消费模式增势较好
商业单位触网率进一步提升。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触网率达5成,较上年全年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为61.1%,保持较高水平。
网上零售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网上零售额1281.5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即时零售模式较为活跃,限额以上便利店、超市、仓储会员店等业态通过公共网络合计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21.5%,增速较1—2月和上年全年分别提升1.1个和12.1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
今年以来,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加力,在上年8类家电商品基础上增加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微波炉4类,同时对单价不超过6000元的手机、平板(含学习机)、智能手表(手环)3类产品进行补贴。一季度,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新能源汽车类等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合计上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6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消费市场仍处于修复调整阶段,消费领域继续分化,消费行为依然趋于理性和谨慎、更加注重体验感和质价比,消费品市场回升向好的基础有待进一步稳固与增强。下一阶段,仍需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助力北京消费市场企稳回升和向好向新发展。
相关链接:2025年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进度统计数据发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