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3季度 |
单位:亿元 |
|||||
项 目 |
收入合计 |
利润总额 |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万人) |
|||
2017年1-3季度 |
同比增长(%) |
2017年1-3季度 |
同比增长(%) |
2017年1-3季度 |
同比增长(%) |
|
合 计 |
40654.4 |
9.9 |
4249.5 |
58.7 |
384.5 |
1.0 |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
|
|
|
|
|
|
内资 |
22226.2 |
9.9 |
1327.2 |
71.5 |
274.6 |
1.9 |
港澳台商投资 |
8161.1 |
18.7 |
732.5 |
54.1 |
50.0 |
0.4 |
外商投资 |
10267.2 |
3.8 |
2189.8 |
53.3 |
59.8 |
-2.1 |
按行业分 |
|
|
|
|
|
|
工业 |
6108.4 |
3.2 |
456.6 |
44.6 |
54.0 |
-3.9 |
其中:制造业 |
5872.4 |
3.4 |
430.1 |
46.9 |
52.6 |
-4.0 |
建筑业 |
1388.0 |
-5.8 |
13.3 |
42.9 |
18.8 |
-4.2 |
批发和零售业 |
17726.5 |
12.9 |
558.3 |
62.6 |
48.4 |
-3.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82.9 |
5.7 |
24.7 |
57.5 |
15.7 |
-6.9 |
住宿和餐饮业 |
521.9 |
8.8 |
26.5 |
150.8 |
24.8 |
1.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568.3 |
13.6 |
1571.5 |
84.4 |
61.9 |
-1.6 |
金融业 |
2771.3 |
16.1 |
1093.0 |
55.9 |
18.9 |
25.5 |
房地产业 |
914.4 |
-8.3 |
108.4 |
22.2 |
26.3 |
5.9 |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
3939.8 |
10.3 |
325.6 |
14.5 |
68.5 |
5.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188.7 |
17.7 |
47.4 |
-0.8 |
23.1 |
5.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72.2 |
19.6 |
12.8 |
54.0 |
2.5 |
7.9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87.4 |
4.3 |
-2.3 |
— |
7.6 |
-2.9 |
教育 |
183.6 |
12.7 |
12.6 |
-17.2 |
7.1 |
6.8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11.4 |
13.8 |
-1.5 |
— |
3.6 |
0.7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89.6 |
-8.5 |
2.7 |
— |
3.3 |
0.4 |
按区县分 |
|
|
|
|
|
|
首都功能核心区 |
6553.1 |
12.7 |
1710.5 |
62.8 |
58.0 |
5.2 |
东城区 |
3747.9 |
14.5 |
188.9 |
-20.3 |
29.6 |
-1.1 |
西城区 |
2805.2 |
10.3 |
1521.6 |
87.0 |
28.4 |
12.7 |
城市功能拓展区 |
22280.4 |
9.0 |
2009.7 |
70.1 |
220.1 |
1.1 |
朝阳区 |
12136.5 |
6.1 |
1352.1 |
74.9 |
95.4 |
1.0 |
丰台区 |
1304.6 |
8.2 |
19.9 |
168.2 |
16.6 |
-1.6 |
石景山区 |
1072.1 |
16.0 |
95.3 |
-0.2 |
12.4 |
-3.5 |
海淀区 |
7767.2 |
13.0 |
542.5 |
77.7 |
95.7 |
2.2 |
城市发展新区 |
10256.4 |
10.9 |
492.0 |
20.1 |
86.7 |
-1.0 |
房山区 |
704.0 |
2.1 |
4.6 |
-59.2 |
5.6 |
-6.7 |
通州区 |
1004.2 |
3.8 |
31.4 |
-24.4 |
11.2 |
-1.1 |
顺义区 |
2039.8 |
-2.8 |
198.6 |
31.0 |
22.4 |
-2.3 |
昌平区 |
932.3 |
6.6 |
79.6 |
27.4 |
14.5 |
3.5 |
大兴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5576.1 |
20.8 |
177.9 |
24.6 |
33.0 |
-0.9 |
大兴区 |
908.3 |
4.4 |
31.7 |
30.5 |
12.2 |
-0.4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4667.9 |
24.5 |
146.1 |
23.4 |
20.8 |
-1.2 |
生态涵养发展区 |
1564.6 |
5.4 |
37.2 |
4.9 |
19.6 |
-1.9 |
门头沟区 |
190.2 |
23.9 |
4.3 |
— |
1.9 |
-0.6 |
怀柔区 |
623.3 |
16.3 |
17.0 |
69.8 |
5.7 |
-1.6 |
平谷区 |
344.0 |
-11.5 |
4.3 |
-70.7 |
6.6 |
-0.6 |
密云区 |
342.3 |
-1.6 |
11.0 |
-0.2 |
4.2 |
-4.4 |
延庆区 |
64.8 |
9.9 |
0.7 |
28.8 |
1.2 |
-4.4 |
注:1.非公经济是指资产由我国私人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外商控股的“非公有控股”的企业法人单位,以及主要经费来源于私人、港澳台资和外资的非企业法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私人、港澳台及外商控股是指由其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经济成分。 |
||||||
2.本表不包含个体经营户数据。 |
||||||
3.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标准执行。 |
非公经济统计范围、采集渠道、划分标准及主要指标解释
一、统计范围
统计范围内且资产由我国私人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外商控股的“非公有控股”的企业法人单位,以及主要经费来源于私人、港澳台资和外资的非企业法人单位。其中,私人、港澳台及外商控股是指由其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经济成分。统计范围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具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从业人员期末人数50人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从业人员期末人数50人及以上的法人单位),金融业法人单位、视同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及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其他法人单位(其中非金融监管的金融业法人单位为年营业收入(或收入合计)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单位),以及重点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
二、采集渠道
非公经济统计数据是以政府综合统计现有资源为主体,通过定期整合国民经济各行业统计范围内调查单位的统计信息,获取统计资料。
三、标准划分
北京市非公经济划型标准是按照生产资料所有权性质,非公经济统计范畴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和控股情况两方面界定。
(1)生产资料完全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法人单位。即在《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中“登记注册类型”标识为“私营独资企业(171)”、“私营合伙企业(172)”、“私营有限责任公司(173)”、“私营股份有限公司(174)”、“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230)”、“外资企业(330)”的法人单位全部纳入非公经济统计范畴。
(2)生产资料具有“混合经济”特征的法人单位。即在《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中“登记注册类型”标识为 “其他联营(14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59)”、“股份有限公司(160)”、“其他(190)”、“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210)”、“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220)”、“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40)”、“其他港澳台商投资(290)”、“中外合资经营(310)”、“中外合作经营(32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40)”、“其他外商投资(390)”的单位则要根据机构类型分类处理。
其中的企业法人单位,根据 “控股情况”进行划分,将私人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和外商控股纳入非公经济范畴。
非企业法人单位要依据注册经济类型界定。登记注册类型为“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210)”、“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220)”、“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40)”、“其他港澳台商投资(290)”、“中外合资经营(310)”、“中外合作经营(32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40)”、“其他外商投资(390)”的法人单位,视同为非公经济。
(3)产业活动单位的经济性质与所属法人单位一致。
(4)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非公经济范畴。
四、指标解释
收入合计:指单位取得的各类收入,包括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合计。企业营业收入指在报告期内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转让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合计指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合计指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包括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行政、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没有利润总额。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在报告期内(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包括在岗职工、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