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查老兵,自2004年参加宣武区(2010年合并到西城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还陆续参加了二经普、三经普、四经普。2023年,就要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了,时代变迁,经济普查技术越来越先进,普查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想到经济普查,自己内心不由感慨万千,开心过、难熬过、付出过、更加收获过。
一经普单机版初登舞台——精益求精和人文关怀
2004年,我有幸参加了宣武区(2010年合并到西城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在综合组担任副组长。一经普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是精益求精和人文关怀。当时普查表有单位和个体户两种纸介质形式,普查机构只有单机版的录入程序,普查表需要普查机构人员录入,工作量相当大。但所有经普工作者都毫无怨言,对待每一张表格都仔细填写、核对,体现了统计人精益求精精神。那时候,企业来报送劳动工资报表,办公室门外的走廊里排满了人,同事们都热情接待,还拿出自己买的糖果分享给排队的人员,体现统计人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经普网报普及——统计基础和数据质量
2008年,我在广内街道统计所参加了二经普。二经普刚开展单位网报工作,普查机构人员录入工作量减少了一部分,能腾出较多的精力抓数据质量。二经普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是统计基础和数据质量:记得当时7月份天气还很热,我和所里的2名同志用了近2周时间拜访了18个社区的书记和主任。在走访中,我熟悉了每个社区的四至,并且与社区书记及主任增进了解,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基础知识。前期的统计基础工作积累非常重要,能够为后期更好地完成普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普查开展过程中,因为前期有了良好的沟通,在普查登记率上社区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大大地提升了数据质量。
三经普PAD初次使用——“配菜师”与“最美普查员”
2013年,我参加了西城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在综合组担任组长。三经普第一次使用PAD 采集数据,能给普查单位定位及上传电子普查表了。三经普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是“配菜师”和“最美普查员”:在综合组每天需要给15个街道答疑和指导,每晚梳理存在的问题,逐条归纳整理,给街道准备第二天及本周的重点工作内容。看起来就像是“配菜师”的角色,我们每一位“配菜师”都努力将每天的“菜”精准收集、配发到各街道经普办。那一年,我被选为最美普查员代表参加了第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统计人 统计梦”活动,在活动现场,与来自湖南和四川的两名普查员代表一起分享经济普查“苦”与“乐”的故事,我们被马建堂局长授予中国最美普查员证书,并一起合影留念。经济普查的“苦”与“乐”也一直让我回味至今。
四经普PAD升级——科技力量与质量控制
2018年,我参加了西城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在能源组担任组长。四经普使用升级的PAD采集数据,能源组需要负责规上近4000家单位成套的能源普查表和40000多家规下单位能源普查表。一经普时宣武区还不到1000家法人单位,相比之下四经普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倍。四经普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是科技力量与质量控制:当时区经普办成立了数据质量控制组,根据各专业提供的库外审核条件按照单位代码及名称制定一个统一的审核包,审核包被各专业统一使用,提高了审核的整体性、及时性、有效性,是科技力量在数据质量控制方面很好的实际运用。
25载统计工作,岁月悠悠,我见证了经济普查的一路发展和变化,希望即将到来的五经普能够有更多的惊喜、更多的感动,我们期待着她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