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专题>丈量京彩十年 砥砺奋进未来>专题报告

工业转型成效显著 空间布局特色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

字号:      分享:
日期:2022-09-24 09:00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以来,北京工业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减量发展成效显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全市工业增加值自2012年迈上3000亿元台阶后,于2018年、2021年相继跨越4000亿元和5000亿元大关,产业能级不断实现新跃升。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569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1%,按可比价格计算,2013-2021年年均增长6.7%,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一、产业结构更加高端化


十年来,北京工业坚持走“高精尖”发展之路,符合首都发展方向的高端领域增势较好,比重逐步提升,引领全市工业逐步向高端化迈进。


主导产业支撑作用突出。汽车、医药、电子、电力行业稳步发展,成为支撑北京工业发展的四大支柱行业。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4988.1亿元,其中四大支柱行业实现总产值1728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9.2%,比2012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8成。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比2012年增长6.2倍、1倍和82.2%。


高端领域占比逐年提高。2013-2021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5%,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2021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8708.6亿元,比2012年增长1.9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4.9%,比2012年提高1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9596.2亿元,比2014年增长1.5倍[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8.4%,比2014年提高17.3个百分点。工业中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2275.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1%,比2018年提高1.3个百分点[2]。


新兴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新兴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集成电路产量为207.7亿块,比2012年增长5.5倍,航空、航天设备、相关专用设备产量成倍增长,3D打印设备、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品从无到有,不断涌现。智能手机、集成电路等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水平,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5%。


二、“瘦身健体”实现集约发展


2014年以来,全市实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并多次进行修订完善,2017年起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大力疏解一般制造业[3]。与此同时,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业较快发展,工业产出效率大幅提高,减量发展成效明显。


一般制造业、高耗能行业企业数量明显下降。2021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73家,比2012年末减少16.8%。其中,纺织服装、家具制造、造纸、印刷等13个一般制造业和高耗能行业[4]的企业数量下降44.6%。与此同时,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8个重点行业[5]中,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增长42.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数量分别增长33.3%、12.3%和11.8%。


人均产出、企均产出大幅提高。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产值为308.6万元,比2012年增长1.4倍,企均产值为8.1亿元,增长92.5%,产出效率明显提升。重点行业中,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人均产值、企均产值均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


三、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


十年来,北京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速推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数字化步伐较快。2021年,北京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和接入资源量居全国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率达到42%,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平均达到80%[6]。


智能制造加速转型升级。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中每万名工人拥有200台工业机器人。其中,汽车行业应用最为广泛,每万名工人拥有1262台工业机器人。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带动了生产效率提升,2021年有367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实现人均产值448.4万元,高于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259.7万元)。


产业发展更加绿色节能。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单位产值能耗、水耗持续下降,能源资源产出效率不断提升。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产值17.3万元/吨标准煤,比2012年提高1倍;单位水耗产值1.1万元/立方米,提高98.3%。


四、区域布局更趋特色化


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北京工业进一步由中心城区[7]特别是核心区向“多点”地区[8]转移,产业空间布局特色更加突出。


“多点”地区逐步成为北京制造业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2021年,“多点”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63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47.6%,比重比2012年提高6个百分点;实现产值11763.3亿元,比2012年增长61.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7.1%。其中,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长最快,分别比2012年增长3倍和1.6倍,两个区工业产值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1.9%,比重较2012年提高14.2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态势。全市工业主要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态势。其中,汽车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昌平区和怀柔区,2021年四个区实现产值合计占全市的88.3%,比2012年提高4.5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要分布于海淀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区实现产值合计占全市的91.1%,比2012年提高19.5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主要分布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和昌平区,三个区实现产值合计占全市的88.4%,比2012年提高28.5个百分点。


十年来,北京工业经济在实现减量发展的同时,质量效益继续提升,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北京工业发展仍面临较多挑战,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存在差距。下一步,应坚持世界眼光、高点定位,保持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战略定力,探索实践具有首都特色的工业转型升级之路,把北京工业做精做强。


注:


[1]自2014年起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2]2018年工信部首次提出并印发《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


[3]2017-2021年,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871家。


[4] 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指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6]数据来源于《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


[7] 中心城区:统计范围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8]“多点”地区:统计范围包括顺义区、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平区、房山区。


关于我们站点地图建设意见法律声明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  邮编:101118
统一对外咨询电话:010-55535000(北京市统计局)
010-55533518(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010-56249676(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承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发展促进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2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27  京ICP备05007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