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专题>丈量京彩十年 砥砺奋进未来>专题报告

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突破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八

字号:      分享:
日期:2022-09-27 09:21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坚决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圆满完成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为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能效水平持续提升,清洁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能耗总量低速增长,能效保持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全市深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聚焦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推进节能减排,能源消费总量从2012年的6564.1万吨标煤增长至2021年的7103.6万吨标煤,以年均0.88%的较低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4%的经济增长。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的服务型、都市型特征日趋明显,第一、二产业能耗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分别为7.2%和2.3%,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能耗持续增长,年均增速分别为2%和2.9%。


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2021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182吨标准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与2012年相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37.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幅超过45%。产业能效逐年提高,2021年第二产业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239吨标准煤,比2012年下降54.1%,对全市节能降耗贡献显著。第三产业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111吨标准煤,比2012年下降32.4%,维持在较优水平。


图1 2012-2021年全市能源消费情况

                        单位:万吨标煤,%

图片1.png


能源结构历史性调整,清洁低碳转型特征明显。以实施《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为起点,举全市之力实施压减燃煤工程,能源结构实现历史性调整,成为全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典范城市。大力实施生产、生活各领域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完成农村130余万户居民的清洁能源取暖改造,平原区基本实现无煤化。2021年,全市清洁能源比重为69.9%,比2012年提高26.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由2012年的2179.6万吨大幅压减到2021年的130.8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5.2%下降到1.4%,天然气、调入电力占能源消费比重分别由17.1%和25.8%上升到36.2%和28.7%。


图2 2012-2021年全市能源消费品种结构

                              单位:%

图2.png


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加大本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出台支持光伏、风电、热泵等发展的相关政策,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冬奥赛区等重点区域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高端示范应用,积极扩大调入绿电规模。2021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利用量849.3万吨标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2%,比2016年[1]提高7.7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42.2万千瓦,比2016年增长64.6%;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总量达24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9.8%,提高9.3个百分点;地热及热泵系统开发利用量为86.4万吨标煤,增长27.9%。


二、环境质量根本改善,生态空间大幅拓展


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空气质量全面达标。2013年出台以防治PM2.5为重点的《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经过集中治理,主要污染物浓度实现大幅下降。2018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攻坚阶段,市政府制定《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更加突出精治、共治、法治,各项空气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2021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臭氧(O3)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值首次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3微克/立方米,比2012年下降89.3%;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比2012年下降5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比2012年下降49.5%。自2013年建立监测以来,细颗粒物(PM2.5)浓度逐年下降,由2013年9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63.1%。


图3 2012-2021年全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

                       单位:微克/立方米

图片3.png


深化“三水统筹”,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市深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制定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不断加大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河湖生态治理,以河长制为抓手加强河湖管理管护,水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继续降低,市控考核断面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2021年,全市河流Ⅰ-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75.2%,监测的22个湖泊中,Ⅰ-Ⅲ类水质湖泊面积占监测水面面积的56.1%。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2021年,全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707.9万立方米/日,比2012年提高82.2%,污水处理率达到95.8%,比2012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涵养,2021年年末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16.39米,比2012年回升7.88米,为近20年来最高。联合调度外调水、本地地表水等资源实施生态补水,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河流全部实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


图4 2012-2021年全市不同水质河流河长占比情况

                          单位:%

图片4.png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空间大幅拓展。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2]为70.8,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6%,比2012年提高6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12年的46.2%提高到2021年的49.3%;公园绿地面积3639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2年15.5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16.6平方米。百姓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图5 2012-2021年全市园林绿化及森林覆盖情况

                        单位:公顷,%

图片5.png


过去十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碳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展望未来,北京将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


注:


[1] 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从2016年开始核算。


[2]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cological index, EI)是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状态的综合指数,数值范围为0-100,将生态环境分为五级,即优(EI≥75)、良(55≤EI<75)、一般(35≤EI<55)、较差(20≤EI<35)和差(EI<20)。

关于我们站点地图建设意见法律声明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  邮编:101118
统一对外咨询电话:010-55535000(北京市统计局)
010-55533518(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010-56249676(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承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发展促进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2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27  京ICP备05007179号